如何获得真正的财富 用经济学思维提升个人投资水平pdf下载

2019年6月4日13:53:391 1.6K 摘要追求真正的财富,这一本书就够了: 一个开创性的见解——用经济学思维指导投资: 经济学是可以帮助我们赚钱的,懂得了经济学的底层逻辑,才能成功选筹 拥有与投资目标相匹配的“财商”: 获得财富的前提是守住财富,守住财富的能力,就是要知...

2019年6月4日13:53:391 1.6K

摘要

追求真正的财富,这一本书就够了:
一个开创性的见解——用经济学思维指导投资:
经济学是可以帮助我们赚钱的,懂得了经济学的底层逻辑,才能成功选筹
拥有与投资目标相匹配的“财商”:
获得财富的前提是守住财富,守住财富的能力,就是要知道哪些资产和投资方式坚决不能碰
赚钱是一件辛苦的事,但不困难:
赚钱的核心是“专业化”。业精于勤,荒于嬉,你越是贫穷,你越是应该用勤奋补足贫穷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行业/个人是否赚钱,不是看你有多少高科技,有多少价值,而是看你有多稀缺,领先竞争对手多少
投资的路选错了,走得再远再辛苦,也无济于事

如何获得真正的财富 用经济学思维提升个人投资水平 内容简介

投资不是撞大运,创业也不是拍脑门,依靠虚无缥缈的“运气”来赚钱是不可靠的。小到投资和商业,大到为人处世人生规划,都需要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来做支撑。

这个准则就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这个世界上ZUI伟大的科学之一,而本书是市面上少有的、基于经济学逻辑来指导投资和商业行为决策的基础读物。不管您的起点处于何处,读完本书,在财务和思想方面,都会获得许多提升。

用经济学思维来指导投资,才能用更快的时间、更少的精力、更低的成本达到财务自由的目标;用经济学思维来帮助自己做决策,在实现财务自由目标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思想自由。

获得更多财富的前提是守住财富。人的能力分两种:一种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例如创业、开厂、发明专利、等待机遇……另一种能力是守住财富,我们也称之为“财商”。

与一般投资理财著作不同的是,本书不仅告诉您做什么可以赚钱,还会告诉您什么样的投资品、什么样的产业是坚决“不能碰”的,帮助您规避风险,把亏损的钱赚回来。

本书不仅仅是写给那些有资本进行投资决策的读者,有创业心的创业者、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读完都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本书是您人生的捷径,想变得更聪明、更富有,实现财务自由和思想自由,读这一本书就够了。

如何获得真正的财富 用经济学思维提升个人投资水平 目录

PART 01 简单易懂的经济学 & 货币通识

经济学的精髓/002

正本清源话通缩/007

经济学的基石理论/014

讲道理的经济学/019

真理只有一个——交易创造财富/024

有限理性/029

错误的“经济学家”——田园奥派/037

竞争与淘汰/040

黄金已死,有事烧纸/044

比特币值多少钱?/051

比特币的价值/055

ICO 就是一场骗局/059

只要可以证券化,就可以“炒”/065

比特币——持续失血的庞氏骗局/071

比特币的分叉——数字货币的失败/076

PART 02 深入浅出的商业逻辑

AI 会导致失业潮吗?/084

办公室里的龙虎斗/089

商业没有歧视/094

品牌价值如何最大化?/099

家乡的“毒药酒”/105

量子退火效应/110

当商业升到满级/117

把商铺干掉吧/122

中国就是最大的IP /128

创业指南ABC /133

掀桌子的一代人/138

被遗弃、被抛弃的B2C /145

广告学入门(一)/150

广告学入门(二)/156

广告学入门(三)/162

PART 03 操作简便的投资手段

降维攻击/170

匪夷所思的房租贷款/175

你的房产证,不是你的房子/180

合伙买房手册/184

Hard 模式/191

楼市的生命周期/196

空置税可以降低房价吗?/205

租售同艰难/211

可以做空房产吗?/216

楼市秘籍速成法/221

全款的请向里走/233

买卖贵,还是租赁贵?/238

双鱼座为什么不能投资房子?/243

拖延流/247

证券化的威力/252

PART 04 一些闲话

什么是最大的不道德?/258

大国崛起,孩子才是未来/263

从包粽子机说起/267

有价值的教育/273

哪些知识付费可以活下去?/277

知识付费2.0/282

赚多少钱,才能带给你安全感?/288

即将到来的中产阶级社会/293

中产阶级的地雷阵/298

没有合同不公平/303

不公平地揍人/307

牛奶为什么要倒到河里?/312

中年油腻大叔,可以压制逆袭草根吗?/316

对不起,我不会/320

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富?/325

大城市的生生死死/340

未来的大城市/346

上海的明天是什么样?/355

附录 他家之言

省会的截留作用/360

最强大的城市/366

曹操为什么会崛起?——系统的力量/371

如何获得真正的财富 用经济学思维提升个人投资水平 精彩文摘

中国就是最大的IP

一、风口

如何赚取金钱,谋求个人和子孙的富裕幸福?《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里认为应该追逐现金流,而不是专业知识。级别更高一点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里,强调公司基本面和赢利情况,我认为他们都是错的。如果有一天,让我来写一本《致富指南》,

Marketing上有一个说法:

在过去的40年中,随着中国的崛起而成长,投资中国是最大的话题。按照我们的计算,1976年年底全国的存款总额是220亿元,今天金融业总资产超过250万亿元,增长一万多倍,年化23%。1976年,巴菲特拥有600万美元,可以买下中国一座地级市。今天他已经有600亿美元,还是只能买下中国一座地级市。

所以,“选国家”就是最大的风口。我们常常听见身边的人扼腕叹息,说自己错过了认购证的风口,错过了房地产的风口,错过了BAT的风口,错过了滴滴打车的风口。其实,这是不对的,

如果还有人不服气的话,你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你出生在日本会遇到什么情况。日本是“失去的20年”,年轻人变成了“三低男士”——低工资、低出生率、低欲望,甚至连人都不想做了。日本萧条颓废之深,年轻人看不到任何的希望,等级制板结,新生代没一个出头的。

如果你出生在法国呢?法国女性信奉“X÷2+10”的公式。35岁女性,普遍找55岁的男性。年轻人失业率25%,和父母合住,女朋友都被爷爷抢走。然后你再想想,如果你出生在叙利亚呢?就算你是一个再勤奋、再智慧、再努力的有志青年,在那里等待你的又是什么命运?

二、城市

一个产品,80%的成本在它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定下来了。你出生的城市决定了你80%的命运,人的一生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在“选城市”方面,如果你出生在老少边穷地区,想出头则千难万难。如果你出生在甘肃油田、东北大院、山西煤矿、三江平原,则你的未来基本也就可以预见了。

前几天我买了一个音乐魔盒,而我又是那种喜欢睡觉时开着音乐直到天亮来对抗失眠的人,于是就听了无数遍校长的这首《带你去旅行》。

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

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

其实我特别喜欢迈阿密

和有华人的洛杉矶

听这首歌,我特别有感触,所以这里我想讲一个关于“迁徙力”的道理。投胎不顺利,你还有一次“更改城市”的机会,机会不常有,有许多限制条件。

首先,我们要问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这里说的旅行,当然不是春秋航空包团、“10天7国游”这种中产阶级的消费陷阱。我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旅行。

真正的贵族旅行,如果在路上飞12个小时,到了当地,少说得睡上15天吧。否则坐红眼航班,那叫赶鸭子上架。去一个城市,自然不是在巴黎圣母院门口匆匆摆拍两张“到此一游”,那都是典型的穷人。

真正的深度游,应该可以有充裕的时间,细细用双足穿梭旧城小巷,听音识味。高档点的,还要有两个当地的朋友地接,带你去最好吃的饭馆、最特色的街道,晚上泡最劲霸的酒吧,去外人不得而知的隐秘会馆,参加收获季的踢踏舞,赤着脚踩踏葡萄汁。这时你想一想,假如朋友来北京,你会带他们逛哪些地方?

那我们再想一想,哪些人有这样的时间和金钱可以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呢?“男朋友”大概是不满足这个条件的,草根女找的草根男,只有蜜月的时候带你去参加“7天10国团”,几十万、几个月的人生挥霍,想也不要想。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是非常残酷的。“职场全脱产几个月”是一件超级奢侈的事。

前段时间,×公司随老板一起打天下的老部下、高级(女)副总裁突然怀孕了,在面对电视直播采访的时候,她突然问:“能不能保留我的位置?”(这是下克上,逼宫了。)老板皱着眉头,喝了一口酒说:“同事们都很能干,你放心休假去好了。”

在职场上,竞争就是这么残酷,每个位置都充满了明争暗斗,办公室里充满了“刀光剑影”。有一个说法,凡是去西藏“洗涤心灵”的都是失败者,在公司也是底层员工。因为一个有着正当职业,尤其是公司内部“骨干岗”角色的人,绝对不可能无缘无故失踪几个月。因为这样做,他的职业生涯就会断掉,一断就得重新开机。

“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这是一个高不可及的奢望,只有0.0001%的S级人士才可以享受到。

三、根系

人的一生大约只有一次迁徙的机会,经常有人问我:京沪深大城市前途无量,三四线地级市注定消亡,那么要不要举家迁移,搬到京沪深去?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般询问下面几个问题:

如果你年龄大于25岁、有小孩、主任级以上职务,你就别迁了,因为没法迁。虽然俗话说“树挪挪死,人挪挪活”,但换阵地这种事,和“请假三个月去土耳其”一样,只有最底层的员工才可以办到。

这个社会上的饭碗,99%不是靠手艺,而是靠人脉吃饭的。设想一下,你是个做销售的,年已30岁、已经结婚、有小孩、做到经理级的职务,你能舍弃上下游客户,跑到异乡城市?你的老师、同学、同乡、亲戚都在这个小城市,你也全部都割舍了,赤手空拳去京沪?你的爱人怎么办?工作如何调动?小孩上学怎么办?京沪学区房可是出了名的苛刻。

当你奋斗到了经理级,你在原有的城市就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千丝万缕的人际网络就像根系一样深深地扎入土壤。如果你想“迁徙”,想换一个好的开局,最佳的方案是在你22岁大学毕业的时候,直接就去北漂,手里的资源越少越好,家庭人口越少越好。因为“三次搬家,等于一次火烧”,换一次城市等于积分槽清零。

四、迁徙

如果你不幸出生在阿富汗,无论你怎么努力,你也不可能成为马化腾。我们常常看见一些妈妈,让孩子上补习班、学钢琴、学芭蕾,买学区房,让孩子读名校,最后海外留学当自由白领。这些子女的命运在这一刻也已经注定,80%是可以“开篇看见结局”的。

我想,在职业选择这个领域,许多人可能低估了“投资者”,如“房产投资”。选择以“投资”为生,有很多额外的好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

如果在一个地级市,你30岁做到经理级,则你的人生其实是被锁死的,你无法轻易地更换阵地,因为这意味着放弃一切,从基层做起。

如果你身处某个行业、某家公司,更加不幸的是成了某一个行业的“细分专家”,则你的人生算是被“彻底毁了”,因为这意味着你完全丧失了“流动性”,只能在这家公司、这个行业做到底,而且在薪酬的讨价还价方面也处于不利位置。

迁徙是一种力量,在茫茫的上风口,永远处于最有利的位置。选择最合适的国家、城市、行业,可移动者为王。

经济学的精髓

我曾经写过一篇《经济学的灵魂》,只在小圈子里流传。因为对那篇文章不满意,所以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以本篇为准。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梨(假设我爱吃梨,不爱吃苹果),请问我的财富上限是什么?

一、大道

我写文章喜欢探讨大道根本,凡事直接指向T-1层,指向那些更基础、更本源的东西。天下道理,纷纷扰扰,但是。这就好比学霸十几个小时的学习,就能抵得上学渣题海战术几个月的训练。

看到目前市场上的经济学读物,我真心感到焦躁。那些“平庸”的作品几乎全部是洋洋洒洒大部头,几十万字,却几乎都是资料的罗列和简单的复述,硬生生把学科做成了字典。可是分析呢?思想呢?更底层的道理呢?根本没有。

这么一大瓶灌下去,养分还不如你消耗的电解质。武侠小说里常常有“五虎断门刀”这门绝学,而一些修炼此绝学几十年的长老却经常被武功高强的小伙子轻松秒杀,那是因为修炼的方式不对。

二、大圆满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梨。请问“我”的财富上限是什么?在中国古代,其实是没有“经济学”这棵科技树的。中国人接触西方经济学,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那时候国门被迫开放。1900年左右,我们还在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可是随着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体”也出了问题,需要全方位的重生重修。

由于中国人接触“西方经济学”的时间非常晚,以致大多数中国人一开始就学错了,甚至到现在也还是错的。

中国人学“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四个大字:富国强民。更有很多人把经济学理解成了“发财学”。全球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在欧美,欧美人民为什么有钱?因为他们懂“经济学”。所以,我们只要学好了经济学,就会比他们更有钱。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梨,你去问中国人,什么叫“Happy Ending”?什么叫打通关的完美大结局?99.99%的中国人会和你说:“苹果是我的,梨也是我的。”统统都拥有。

三、经济学

但是,“苹果是我的,梨也是我的”,这句话是彻头彻尾错误的!研究经济学,有一个事件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国富论》出版后,亚当·斯密觐见英王乔治三世。国王问:“尊敬的先生,你号称经济学能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富裕,可是纺织女工织布,农夫耕作。你一不织布、二不耕地,请问你创造的财富从何而来?”樵夫的小提琴和音乐家的斧子互相交换,物质并没有增加,国力却增强了。

我们知道,“经济学”在现代社会的威力是非常强的,两个国家哪怕“资源禀赋”相同,但一个大规模贸易,一个禁止自由买卖,最终财富可以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统筹规划”“物资调度”的科学,把生产要素最合理地捏合起来,提升工业效率,明确社会分工,就可以产生最大效率。

看完上边几段内容,如果你频繁点头深表赞同,那你就全错了。

中国人在1949年之后拿到了“经济学”的科技树,一开始并不在意。当时的国人以为经济学意味着“统筹”,意味着“效率”,既然要大规模地交易,dT>0,那么我设立大型的商场和物资调配中心,我用超级计算机来计算“效率”和“稀缺”,岂不是模拟了经济学?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大家都知道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数论,也就是哥德巴赫猜想“1+2”的问题。但事实上,陈景润的晚年被派去研究“统筹学”,因为相关部门认为,统筹学是未来“计划经济”最核心的枢纽,值得花大力气研究底层算法。

以上种种,可以说是“全错”。把经济学用于“效率”和“调度”,如果不能叫“伪科学”,至少也是“小乘”算法。境界有限,而且踏空一步,就是谬误。

那么,

四、交易

交易是什么?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梨,我拿梨换你的苹果,这叫“交易”;梨和苹果都归我,这叫“抢劫”。梨换苹果,“交易”的时候,社会总财富是增加的。梨和苹果都归我,“抢劫”的时候,社会总财富是减少的。西方国家为什么富裕?因为他们知止。他们知道到了哪一步需要停下来,知道交易越多越好。到了“帕累托最优”那一天,你的财富就不可以再增加了。

我们传统上是儒家文化,奉行的是“有稳定,无效率”“先有稳定,再讲正义”。儒家关心的是稳定,而且每种学科只能追求一个目标,效率和正义并不在考虑范围。所以,在儒家教育熏陶下的学生,第一个反应就是“拿出剑,把他的苹果抢过来”,他们以为这样才是财富最大化。

但是,“抢劫”会导致恶果。你可以抢,对方也能抢,恶性均衡下,你未必是赢家。因为抢劫,社会总财富减少了,结论是你的财富变少了。所以,我们说西方人的“均衡”是一种高层次的智慧。非洲土著连什么是“合作”都不懂,只会一棍子打蒙。中国儒家学会了“组织”“小团体”。而西方罗马希腊文明,有了“政治”“元老院”“势力均衡”。对于高层次、高智慧的博弈,他会想: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梨,请问我的财富上限是什么?答:就是一个梨。

五、放弃

你得先拿出一项“对方喜欢”的东西,而且要蒙受“永久失去”这样东西的痛苦,才能获得微小的收益。苹果变成等重的梨。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哲学思想,即“放弃”的力量。

你愿意放弃某样东西,承受某种不可逆的永久性的损失吗?

自古以来,凡是成大事者,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必然是天高深远、困难重重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因为目标太遥远,代价太高昂,你想要“无损”是不可能的。我们看到目前社会上的年轻人,他们存在非常严重的“中二病”,简而言之就是完美主义。换句话说就是公主病、玻璃心、草莓心、小皇帝……他们“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没有牺牲,没有残缺,没有永不可逆的损伤,你注定毫无力量。

在电影《豪斯医生》中,女主角为了陷害男配角,切掉了自己的子宫,从而导致终生不育。俾斯麦统一德国,中欧崛起,为了获得英国对于“强权崛起”的谅解,他彻底放弃海军,把海上力量削减到近乎为零的屈辱位置。英王“金雀花王朝”为了赢得海外霸权,不惜永久性地放弃祖先的领地“诺曼底”,和法国和解。“二战”后,联邦德国为了和盟军和解,不惜签署“德法煤铁协议”,永久性地放弃战争的实力,直到下一次工业革命……以上这些行为,在当时都被骂作是“卖国行径”,但他们其实却是老练的政治家,深谋远虑做出了长久的交易。

请牢记这句话:世上又有几件完美无瑕的事呢?

如果你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是“富国强民”,是“统筹和调度”,为了生产,把所有的资源分配到最高效率的地方,则你的经济学多半是学不好的。哪怕学好了,也是“小乘”境界。

正本清源话通缩

2017年11月11日,我在北京五道口清华科技园做讲座,人文经济学会的读者朋友们问了我11个经济学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我语焉不详,一笔带过:

“有些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学者认为,是部分准备金制度下的商业银行制造了通货膨胀,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在我看来,传统的米塞斯、罗斯巴德,对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抨击并不正确。国内“田园奥派”的演绎,更是谬误千里。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要解释清楚不容易,值得我在这节里详细说一说。

一、成本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成本”究竟是什么?比如我现在打字的这部笔记本电脑,售价1万元,它由11个组件构成,CPU、主板、内存、硬盘、显示器、电源……如果一个消费者“刨根问底”,他会说“笔记本电脑的成本=11个零部件之和+商家的利润”。商家的利润这一块,包括组装、广告、运输、展示、行政、税金、质保等等,你可以视为全部都是人力成本,没有物料成本。

好了,我们接下来再考虑这个显示屏的“成本”是什么。显示屏也由几十个原件组成,大头可能是那块液晶,再加一点附属电路。显示屏厂家外购了“液晶”,其他是人力成本。我们接着再考虑“液晶”的成本是什么。液晶就是14纳米技术生产的一块晶圆,其他是液晶公司的管理和人力成本。“晶圆”的成本是什么?是沙子。你去野外随便掬一把,不要钱。我们层层拆解,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我年少读书,喜欢胡思乱想。当老师讲到“成本”这一节时,老师说成本上升,工人工资下降时,我总觉得这个逻辑哪里不对。后来为了这个“成本”,我想啊想,想了十几年,最终豁然开朗,原来所有的成本都是人力成本!

任何一件商品,你无限拆解,最终总能拆解成“基本的原材料+人力加工”,而原材料从自然界开采,是不需要付给它费用的,所以“‘成本’=人力成本”。全社会消费者支付的总费用“恒等于”消费者的总工资,所以课本上所谓的“购买力不足”,是永远不可能存在的。

你买一台彩电,这台彩电在中国国内制造,是100%国产,则你支付的3000元必然转化为某个中国人的工资。产业分工可能千变万化,但3000元必然是守恒的,必然有某些人获得了3000元,虽然他们的名字可以是工人、企业家……这并不重要。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定理,,我觉得光凭这一条,拿个重量级的经济学科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二、价格

价格是什么?比如我是一个木匠,我费尽心思做了一把椅子。你是一个菜农,你种了300斤大白菜,还养了一头猪。现在我要用我的椅子来换你的白菜,请问“价格”如何确定?

价格就是“劳动”的比值,好比椅子每把250元,白菜每斤1元,一把椅子换250斤白菜,木匠的劳动换取了菜农的劳动。

既然我们知道“一切成本都是人力成本”,则你购买椅子就是购买了木匠的劳动,你付出白菜就是付出了菜农的劳动,椅子和白菜的比值等于木匠和菜农的劳动比值。这就推出了我们的第二个结论——

价格调控,往往是“圣母、小白领”提出的,他们的呼声是,既然白领的8000元月薪无法提高,那我就冀望房子降价、冀望汽车降价、冀望医疗降价、冀望教育降价、冀望食物降价、冀望交通降价……那我就奇怪了,冀望医疗降价,你不就是削弱医生的收入吗?凭什么大学生、“白骨精”做做PPT,你就要高人一等?凭什么你的劳动不贬值,却要求医生的劳动少收钱?

当年考医学院,医学专业的录取线比你这学渣还要高一点,经过了5年本科,3年实习,8年勤奋学习之后,给你问诊听疗,挂号费收50元你还嫌贵,你这小白领一两万的月薪拿着,你摸摸良心还在吗?

如果你要求教育降价,你其实就是剥削老师的工资;你要求食物降价,你就是剥削农民的收入;你要求交通降价,你就是剥削司机的收入。在“医疗+教育+食物+能源+交通”的背后,并不是冷冰冰的阶级敌人,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医生、教师、农民、石油工人、卡车司机……你凭什么要求小白领的工资不变,让别人的劳动贬值?

某些人劳动多,创造的价值多,他的工资也就高。用你的“劳动”购买他人的“劳动”,这就是工资的本意。正确的三观应该是: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修改了一个措辞:市场的作用不再是“基础性”,而是“决定性”。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到现在40年整,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中国经济奇迹”,我们的经济总量把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如此辉煌的成就背后,其实在做的也就是这一件事情:

三、通货紧缩

我年少读书,满腹疑窦,好几个问题思索了十几年,苦苦探寻答案。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老师介绍的“可怕的1929年美国大萧条”。这次大萧条被誉为“通货紧缩”的典范。经过老师的描述,我们发现资本主义简直邪恶透顶。价格不停下跌→工人没有工资→没工资没购买力→价格进一步下跌。

当年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我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因为在循环排位中,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是输家呢?我们知道,价格是“我的劳动换取你的劳动”的比值,单纯的降工资并不会恶化你的生存环境,就比如你是一个木匠,你卖的椅子250元,隔壁菜农卖大白菜,每斤1元。现在“通货紧缩”了,椅子降价到每把2.5元,隔壁白菜降价到每斤0.01元,则一把椅子还是等同于250斤白菜,生活质量并没有改变。真正导致“贫困、苦难、饿死”的,应该是你的椅子每把卖2.5元,隔壁白菜还是每斤1元,你辛辛苦苦做一个月的椅子,只够换2.5斤白菜,没几顿就吃完了,那才真是饿死没生路了。

相应地,在“大萧条”阶段,必然有一个家庭的收入下降没那么快。就好比你是卖白菜的,隔壁椅子每把卖2.5元了,你的白菜每斤还是1元,你迅速过上了大富翁的生活。有贬值就一定有升值,价格的起起落落,就像是“循环排位赛”,排在第三名的很滋润,排在后三名的很悲催。但永远都有“输家”“赢家”,不可能100个选手,都是倒数第一名。

“大萧条”从全社会的层面,逻辑是讲不通的,不可能全社会100%的人口都陷入“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一定有人在1929年“大萧条”时期,过得快乐无比,钱多到花也花不完。

从广义上讲,假如一个社会并不是“外贸赤字”严重的,比如美国这样的大国,石油自给自足(1929年不需要从中东进口石油),则一切成本都是人力成本。消费者支付的一切货款恒等于总工资,价格=我的劳动/你的劳动,全社会的价格=全社会的劳动/全社会的劳动=100%,对于整个社会,通货膨胀应该是恒为零的。100个中国人参加全运会,不管比赛多少次,他们的名次肯定是1—100,总和肯定是5050,不可能是5049,不可能是5051。不管比赛多少次,中国队的总分都不会变。

我觉得这个结论又可以拿一个很大的奖。

四、狭义的通货膨胀

目前我们普遍使用的是一种狭义的“通胀”定义,即通胀=物价/纸币。我们知道,经济学并不关心纸币,经济学只关心“福祉”。前面我们说过,椅子250元、白菜1元和椅子2.5元、白菜0.01元,在经济学上是完全等价的,这也是我们说“通胀永恒为零”的原因。但是在有些人眼里,这两种状态是“不等价”的。因为他们的胡乱干预,导致了巨大的麻烦。

不等价的主要原因是“储蓄”。假设人类是一个干脆的民族,坚持“吃光、用光、花完”,完全没有任何积蓄,每天睁开眼,到集市上叫卖“1椅子=250白菜”,到23:59回家睡觉,大伙各自把白菜吃光,椅子砸掉,没有任何积累,第二天重新开始。我敢打赌,100%没有人关心通货膨胀问题。

通货膨胀的真正麻烦在于,你妈妈省吃俭用,耗费了大半的青年、中年时段,不舍得花钱,最后攒了50万元存款。你每月挣2万元,每月花2万元,你工资随着物价上涨,你可以不在乎物价。可是把你和你妈放在一起,你们俩就是52万元存款,外加2万元消费,这个时候,你妈妈对于“物价”就高度敏感了。虽然她今天不准备花钱,明天不准备花钱,甚至明年也不准备花钱,可是她高度关注她这50万元的购买力,她还指望这笔钱储蓄养老活到99岁呢。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犯规”,因为有存款的存在,所以有些人关心“物价”,关心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关心价格的移动。

人类的存量财富是全球GDP的五倍左右,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价格的轻微移动,都意味着“财富的巨大再分配”。数码相机取代胶卷相机,是财富增长的一小步,却是财富分配的一大步。因此针对价格的你死我活,不是为了效率,不是为了社会正义,而是为了小团体的利益。

某些政府,如美国政府,他们喜欢通货膨胀,最厌恶通货紧缩,利益何在?国债。目前美国的国债规模,大致在20万亿美元,哪怕通胀多1%,就是2000亿美元。随着人为地、蓄意地滥发纸币,导致通胀,使得“国债”缩水,才是利益的大头。

再次强调一下,目前财经媒体上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学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并不是一回事。财经媒体的通胀:椅子/RMB;经济学的通胀:椅子/白菜=生产者/消费者≡100%。

本文来自倾心之夏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2-14
下一篇 02-14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