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传pdf下载

2020年3月21日23:04:361 1.1K 鸠摩罗什传 作者:龚斌鸠摩罗什传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鸠摩罗什传 内容简介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具深远影响,同时也最具传奇人生的高僧。作者想通过这部传记来反映中古时期佛教东传历史上最精彩、激荡的历史场景。《鸠摩罗什传》的特点:...

2020年3月21日23:04:361 1.1K

鸠摩罗什传 作者:龚斌

鸠摩罗什传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鸠摩罗什传 内容简介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具深远影响,同时也最具传奇人生的高僧。

作者想通过这部传记来反映中古时期佛教东传历史上最精彩、激荡的历史场景。

《鸠摩罗什传》的特点:一是再现鸠摩罗什传奇人生,再现他的苦难、译经活动以及他的佛学对中国佛教的深刻影响;二是这是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即忠实于历史,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历史背景不虚构。它的本质是真实的,不同于虚构的小说;三是文学作品,在历史真实、人物思想真实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和文学性的描写,是用文学的语言写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不是评传。涉及到的佛教哲学尽量用通俗语言表述;四是重现历史面貌,诸如古代的龟兹都城延城的风貌、凉州和长安的佛教面貌。既能再现历史的真实,又具可读性。

鸠摩罗什传 目录

序一 论"文学的历史"

序二 学术的真实性文学的可读性

第一章 智子降于龟兹

第二章 随母出家

第三章 厨宾遇师

第四章 游学疏勒

第五章 改宗大乘

第六章 誉满西域

第七章 声被苻秦

第八章 吕光破龟兹

第九章 第一次破戒

第十章 在龟兹的最后日子

第十一章 漫漫东去路

第十二章 智者的困境

第十三章 新门徒与老相识

第十四章 罗什入长安

第十五章 逍遥园中

第十六章 高足弟子

第十七章 第二次破戒

第十八章 长安与庐山的对话

第十九章 佛驮跋陀罗事件

第二十章 弘法大师

第二十一章 形碎舌存

第二十二章 梵轮摧轴与再转

附录一

慧皎《高僧传鸠摩罗什传》

附录二

鸠摩罗什年谱简编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鸠摩罗什传 精彩文摘

第四章游学疏勒

时彼聚落有一童子,名那罗陀。彼那罗陀,年渐长大,至于八岁,其母将付阿私陀仙,令作弟子。时彼童子,供养恭敬,尊重师事阿私陀仙,尽弟子礼,无暂休息。

——《佛本行集经》卷七耆婆带着十二岁的罗什,离开厨宾,返回龟兹。少年罗什的杰出才智和佛学造诣,已引起西域诸国的关注。沿途有几个国家想以重爵聘用罗什,罗什却一概拒绝。

厨宾之北,即为大月氏。大月氏,在古代的中亚是曾经有过长期辉煌的游牧民族,建立过强大的政权,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是一个过早消失,保存着许许多多的古代秘密,值得探究的古国。

在罗什的时代,如大月氏迦腻色迦王那样的强盛与辉煌已经不再。它的版图缩小到兴都库什山之北的地域。曾经佛光普照的大月氏,到了纪元三四世纪,昔日全民皈依佛教的历史图景,成了邈不可见的回忆。但大月氏毕竟是西域佛教最早的几个重镇之一。在罗什出生之前的三四百年间,大月氏的许多传教者,越过葱岭,不断向东,到达长安、洛阳,甚至远至长江流域。有史可稽的有:三国时期的支娄迦谶、支曜、支谦、支强梁;西晋时期的法护、支法度。

在大月氏传教者东来的同时,佛经随之传人。僧祐《出三藏记集》卷二说:“祐检阅三藏,访核遗源,古经现在莫先于《四十二章》。”又牟子《理惑论》谓汉明帝遣使者十二人,至大月氏取佛经四十二章。若《理惑论》所说属实,则东土最早的佛经《四十二章》来自大月氏。支娄迦谶等早期来华的月支高僧,同时也是译经者。尤其是法护游历西域各国,带回大量梵经,自敦煌至长安,一路传译。这些梵经,很有可能当时流行于大月氏。

耆婆、罗什借道大月氏,当也有观瞻寺院、考察佛经的意图。

我们不知道他们母子俩在大月氏停留多长时期,有过什么活动。唯一可知的是在月氏北山遇见了一个罗汉。罗汉年约五十多岁,双目深陷,注目罗什许久。罗什感觉罗汉的目光冷峻得刺人,便施礼问:“请问大德,小沙弥身上莫非有感觉兴趣之处,值得如此细看?”

罗汉不言语,再上上下下打量了罗什一番,然后对耆婆说:“姊妹,常当守护此小沙弥。若三十五岁不破戒,必当大兴佛法,度无数人,与优波掘多无异;若戒不全,无能为也,止可才明俊诣法师而已。”

罗什听罢,一笑了之。耆婆则听得很仔细,不断点头,“大德,我会记住您的话。”这不是客套话,耆婆确实认真对待月氏罗汉的预言,几乎从未忘记。她是乐于禅法的比丘尼,深知受戒或破戒对于僧尼修行的重要意义。然而,如何守护罗什,使他守戒不懈呢?至于此时的罗什,月氏罗汉的告诫等于耳边风。等他记起罗汉的预言,已是许多年之后的事了。

回国的路同样漫长和艰辛。一个多月后,耆婆、罗什进入疏勒国。疏勒是中原通往葱岭的北道的要冲。葱岭以东诸国中,疏勒因地理位置的原因,传人佛教较早。罗什在疏勒做的第一件事是顶戴佛钵。那只钵形体不小,罗什双手捧着,举过头顶,觉得奇怪:为什么这样轻呢?刚这样想,钵的重量顿时增加,双手再也坚持不住。“好重!”罗什不觉失声,急忙把钵放下来。耆婆在旁边问何以如此?罗什答:“儿心有分别,故钵有轻重耳。”意思说,心里想着钵轻,钵就轻;心里想着钵重,钵就重。换句话说,钵之轻重,实际上是心念所致。罗什的顶戴佛钵,实质是证悟佛理。

本文来自果味果冻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2-14
下一篇 02-14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