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们希望演化出与梅特涅体系相类似的东西,在其中权力均衡由于共同的价值观得到加强。”这是基辛格对后冷战国际格局的认识与期许。但同时他依然相信稳定的国际秩序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努力,他说道:“当新世纪开始时,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完全能够决定我们的后代是生活在一个比20世纪更糟的混乱状态,还是见证一个与普世的和平、进步渴望相一致的新的世界秩序。”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与战略 作者:龚洪烈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与战略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与战略 内容简介
“基辛格症候”指的是美国国际关系学界和外交决策层之间角色互换的现象。作为著名的国际关系思想家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基辛格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关于均势、国际秩序、政治家才能的理论阐述,也在于他所参与构建的20世纪70年代外交革命实现了冷战格局的革新。他成功地将思想一致性融入了美国外交政策行为的目标。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与战略 目录
总序
引论基辛格:外交舞台上的智者
一、基辛格症候
二、基辛格理论的政策学倾向:为行动的理论
第一部分 外交思想
第一章 基辛格外交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基辛格学术思想的渊源
二、基辛格的历史哲学与政治哲学
第二章 国际秩序模型与国际体系的演变
一、权力概念的衍变
二、国际秩序:合法性与和平
三、国际秩序:均势与和平
四、合法性与均势的结合构成稳定的国际秩序
五、稳定国际秩序模型的历史形态与国际体系演变
六、结论
第三章 基辛格与美国外交传统
一、美国外交传统的岛国性质
二、美国例外论
三、传统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二元对立
四、结论:基辛格与美国外交传统
第四章 政治家才能与对外政策
一、官僚政治与政治家才能
二、外交政策中的政治家
第二部分 战略批判与战略构想
第五章 核时代的美国战略:有限战争
一、二次大战后的国际秩序——革命年代与核武器的影响
二、遏制政策的困境
三、神秘莫测的战略:全面战争
四、有限战争:必要性
五、有限战争:类型与形式
六、有限核战争?
七、结论:核战略的困境
第六章 和平的结构:作为战略家的理念
一、基辛格与尼克松:权力伙伴
二、从统治到领导:新战略的需要
三、外交协调:革命国家纳入国际体系
四、文化一国家模式论
五、欧洲:麻烦的伙伴关系
第七章 中美关系的重建与三角外交
一、中国:基辛格的观念
二、中美关系的重建:战略机遇的到来
三、中美关系的重建:台湾问题与战略共识的形成
四、中美关系:从三角外交到战略协调
第八章 缓和与美国的对苏(俄罗斯)战略
一、基辛格观念中的俄罗斯外交文化与传统
二、外交协调:缓和与关联战略
三、外交对手:从苏联到新俄罗斯
第九章 美国卷入地区冲突:越南战争
一、体面的和平:一项战略的形成
二、战争的升级:为了撤退的战争
三、和平谈判与外交
四、尾声:美国在越南的失败
第十章 美国卷入地区冲突:中东
一、中东战争与穿梭外交
二、种族冲突与人权外交
三、伊拉克战争
结论 基辛格的遗产
一、基辛格外交政策思想的特征:基辛格的思想遗产
二、跨越文化鸿沟:基辛格的外交遗产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与战略 精彩文摘
亨利·基辛格无论是在思想倾向还是在外交政策上都与美国主流外交传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其漫长的著述生涯中,有一个确定不移的主题,那就是对美国外交传统及外交政策的批判。作为一个移民与皈依了欧洲思想传统的学者,基辛格几乎是站在一个他者的立场看待美国外交及其传统的。而这一批判视角使得基辛格的评论入木三分。在50年代初,基辛格刚刚开始在学术上崭露头角时就以美国外交批评者的面目出现。在1957年出版的最初两部专著中,《重建的世界》侧重于通过拿破仑战争后重建国际秩序的历史构建其理论模型,从而批判美国外交传统与之相较所存在的种种误区,这一理论模型以维也纳体系为最典型的范例,是基辛格批评美国外交的理论出发点。而《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则直截了当地对美国当时的核战略、核外交政策进行批判。这种批评家的身份一直持续到基辛格加入尼克松的外交决策班子,在退出公职后他的批判言辞变得缓和,但是依然以资深政治家的身份不停地就美国外交政策著文立说,试图以其固有的一整套外交理念影响政府的决策。同时,基辛格的批判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这种批判几乎是理念上的或者说战略上的,很少针对具体的政策行为或决策者。但同时,作为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经历不可避免地使得基辛格的思考打上了美国理念与思维方式的烙印。
一、美国外交传统的岛国性质
本文第一章 的研究表明基辛格是欧洲大陆思想的传人,从思想倾向来说更多地体现了欧洲的保守主义、权力政治信条,而不是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这是由基辛格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渊源共同造就的。基辛格这种思想文化传统的烙印也体现在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中,他对美国外交传统的批判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的。
从这样的思想文化背景出发,基辛格站在他者的立场对美国外交进行批判。克利瓦认为:“基辛格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来描述美国精神及其外交政策的岛国性质(insularity),而这种态度是欧洲的美国研究者德·托克维尔、洛德·布赖斯和D.w.布罗根的标志。”①基辛格的旁观者立场使他在观察美国外交时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欧洲视角,他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提出了外交政策的“岛屿一大陆类型学”划分,这种划分指出世界上存在两种类型的外交传统:岛屿国家的外交和大陆国家的外交。地缘政治一词是基辛格经常使用的概念,但是外交政策“岛屿一大陆类型学”的二元划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缘政治分析。外交政策“岛屿一大陆类型学”的二元分野成为基辛格外交思想的一个基本理论预设,这一理论预设构成了从《重建的世界》到《大外交》等一系列学术研究著作的基本分析框架。从全球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北美只是欧亚大陆的一个巨大岛屿而已,美国之于欧亚大陆犹如英国之于欧洲。这种岛屿的地缘政治环境培育出了与大陆国家不同的外交政策理念。在《重建的世界》中,基辛格将梅特涅和卡斯尔雷分别称作“大陆政治家”和“岛屿政治家”,他们所代表的国家虽然都曾经为击败拿破仑的帝国野心而战,但他们却是从不同的外交理念出发。“英国曾经反对过法国革命的对外计划,其目的是为欧洲有一个阻止征服的结构而战。奥地利及其他大陆国家曾经被法国革命带到解体的边缘,从地理和心理来说,它们不可能孤立,它们是为欧洲有一个“合法性”体系以挫败普遍性的征服而战。……英国的梦魇是大陆和平排斥英国。……欧洲的梦魇是持久的革命。”②
对于岛屿国家而言,它们的安全概念与大陆国家是不同的,他写道:“因此英国的目标容易以否定性而不是肯定性的言辞表述。它们反映了岛屿国家的政策,即如果大陆统一在单个国家的统治之下,那就是一种致命的威胁。”③因此,虽然英国外交也是奉行一种均势政策,但这是一种不同于俾斯麦模式的另一种均势模式,这一模式是在均势已遭破坏的情况下才采取行动。基辛格认为:“英国模式是以帕麦斯顿一迪斯累里的政策为典范。……英国的政策是等到均势已受直接威胁时才采取行动,并总是站在弱者一边。”①岛屿国家的外交政策往往就是这种被动反应式的,对大陆的纷争往往采取一种超然的态度,只要这种纷争不影响总体的均势。自立国以来,美国外交政策有着明显的岛国特征。两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一方面超然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另一方面对这种纷争加以巧妙利用,增进其国家利益,或者如基辛格所说:“两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一边享受均势带来的好处而不用卷入其中,一边又随意对均势大加挞伐。”②这种超然的态度与英国的外交风格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他写道:“英国对安全的看法与美国的孤立主义者差不多,除非发生大的动乱,否则英国都会无动于衷。”④
美国的岛国外交传统是美国的历史造就的,基辛格在其回忆录的第一卷以简短的篇幅概述了美国岛国外交传统的历史渊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的开国先辈都是一些成熟的政治家,他们了解欧洲的权力均衡并且很出色地利用这种均势,首先实现美国的独立,继而维护美国的独立。……随着美国力量的增长,以及欧洲的竞争集中于欧洲、非洲、亚洲,美国逐渐认为,两个大洋所造成的孤立是正常的对外关系形式。我们相当骄傲地把我们的安全完全归之于我们的信念的优越性,而不是归之于我们的权力,也不归之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巧合。”④在他回忆录的最后一卷,基辛格又写道:“在大部分历史时期,美国足够强大也足够遥远与世界的其他部分隔开来,从而形成了一种观点,即作为世界主要大国中独一无二的一员,我们可以选择是否承担国际角色,并且如果我们选择承担国际角色,我们就能在一个非常有限的时间内战胜使我们卷入的任何挑战。”⑤
本文来自西狸森溪寒风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