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典藏 220种标准茶样品鉴与购买 完全宝典 内容简介
《中国茶典藏: 220种标准茶样品鉴与购买完全宝典》全面收录220种标准茶样,对每款茶叶不仅有产区信息、历史源流、采摘标准、制作工序、市场选购、辨别方法、冲泡技巧等的详细介绍,还附有原色干茶、茶汤、叶底等精美图片,具有很高的实用及欣赏价值。每款茶汤都是经专家指导,按标准方式冲泡而成的。每款干茶形态、叶底风格不仅可以参照比较,还可准确辨别茶叶的优劣、真伪。本书堪称是众多爱茶人士和懂茶人士必备的茶书。
中国茶典藏 220种标准茶样品鉴与购买 完全宝典 目录
本书使用说明
茶树的植物形态
中国茶叶的分类
中国茶叶的制作过程
中国茶叶加工方法的形成与演变
茶叶的三大特性
茶叶功效大盘点
常用泡茶技艺
茶具介绍
中国四大茶区
第一章 绿 茶
浙江绿茶
西湖龙井
浙江龙井
松阳银猴
开化龙顶
金奖惠明茶
径山茶
武阳春雨
顾渚紫笋
安吉白茶
华顶云雾茶
平水珠茶
瀑布仙茗
江山绿牡丹
雁荡毛峰
天目青顶
临海蟠毫
普陀佛茶
千岛玉叶
羊岩勾青
安吉白片
浙江碧螺春
江苏绿茶
阳羡雪芽
洞庭碧螺春
南山寿眉
金坛雀舌
金山翠芽
花果山云雾茶
太湖翠竹
绿扬春
南京雨花茶
溧阳翠柏
茅山青峰
无锡毫茶
安徽绿茶
老竹大方
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
太平猴魁
汀溪兰香
休宁松萝
涌溪火青
舒城兰花
金山时雨
桐城小花
岳西翠兰
九华毛峰
黄山绿牡丹
瑞草魁
屯绿
江西绿茶
庐山云雾
婺源茗眉
双井绿
狗牯脑茶
井冈翠绿
浮瑶仙芝
小布岩茶
得雨活茶
上饶白眉
靖安白茶
婺源毛尖
湖北绿茶
英山云雾
恩施玉露
车云山毛尖
采花毛尖
湖南绿茶
安化松针
古丈毛尖
岳阳洞庭春
高桥银峰
官庄毛尖
南岳云雾
玲珑茶
湘波绿
碣滩茶
南糯白毫
云南绿茶
云南曲螺
绿春玛玉茶
云南玉针
墨江云针
牟定化佛茶
蒸酶茶
云海白毫
女儿环
四川绿茶
蒙顶甘露
竹叶青
蒙顶石花
青城雪芽
峨眉山峨蕊
峨眉毛峰
宝顶绿茶
巴山雀舌
贵州绿茶
都匀毛尖
湄江翠片
湄潭翠芽
贵定云雾茶
遵义毛峰
河南绿茶
信阳毛尖
新林玉露
山东绿茶
雪青茶
崂山绿茶
广东绿茶
古劳茶
合箩茶
广西绿茶
西山茶
桂林毛尖
象棋云雾
南山白毛茶
福建绿茶
太姥翠芽
武夷岩绿
竹栏翠芽
南安石亭绿
天山绿茶
海南绿茶
白沙绿茶
重庆绿茶
永川秀芽
陕西绿茶
紫阳毛尖
午子仙毫
定军茗眉
乌龙茶
第二章
闽北乌龙茶
大红袍
武夷水仙
武夷肉桂
铁罗汉
白鸡冠
水金龟
八角亭龙须茶
闽南乌龙茶
毛蟹
安溪铁观音
黄金桂
白芽奇兰
永春佛手
本山
梅占
广东乌龙茶
凤凰单丛
岭头单丛
凤凰水仙
石古坪乌龙
台湾乌龙茶
冻顶乌龙
东方美人茶
文山包种茶
木栅铁观音
阿里山珠露茶
松柏长青茶
台湾高山茶
杉林溪乌龙茶
金萱乌龙
第三章
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
金骏眉
工夫红茶
祁门红茶
坦洋工夫
政和工夫
九曲红梅
白琳工夫
越红工夫
宜兴红茶
宁红工夫
川红工夫
滇红工夫
英德红茶
日月潭红茶
海红工夫
遵义红茶
宜红工夫
湘红工夫
黔红工夫
汇珍金毫
信阳红
凌云红茶
红碎茶
红碎茶五号
第四章
湖南黑茶
黑毛茶
湘尖茶
滇桂黑茶
普洱散茶
六堡茶
宫廷普洱
第五章
黄芽茶
蒙顶黄芽
霍山黄芽
莫干黄芽
君山银针
黄小茶
北港毛尖
沩山毛尖
鹿苑茶
海马宫茶
黄大茶
皖西黄大茶
第六章
白芽茶
白毫银针
白叶茶
贡眉
月光白
白牡丹
第七章
花 茶
碧潭飘雪
福州茉莉花茶
茉莉龙团珠
横县茉莉花茶
珠兰花茶
桂花烘青
山城香茗
玫瑰红茶
玳玳红
台湾桂花乌龙
龙虾花茶
紧压茶
下关沱茶
普洱茶饼(生)
竹筒香茶
重庆沱茶
普洱砖茶
七子饼茶
梅花饼茶
普洱小沱茶
康砖
金尖茶
方包茶
茯砖茶
黑砖茶
青砖茶
米砖茶
漳平水仙
黄金砖
橘普茶
果味茶
荔枝红茶
工艺茶
附录一 中国其他名茶一览表
附录二 茶叶品质审评常用专业术语
中国茶典藏 220种标准茶样品鉴与购买 完全宝典 精彩文摘
中国茶叶加工方法的形成与演变
第一阶段
从鲜叶晒干到加工成饼茶、团茶
在神农时代,古人开始咀嚼鲜叶,后又用鲜叶煮做羹饮,饮用或解百草之毒。如《晋书》中记载:“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就把鲜叶晒干后像中药一样贮藏、利用。到了三国时期,人们开始将茶叶制成茶饼,饮用时碾碎煮饮,这就是制茶的开始。后来饼茶发展成团茶,使茶叶从解毒、饮用发展成为饮料。
第二阶段
从蒸青到炒青
1.蒸青绿茶。大约在唐代末年,人们创制了蒸青绿茶。这种蒸青绿茶蒸后直接烘干,使茶的香味和内含成分完整地保存下来。
2.炒青绿茶。到了明代,人们在蒸青绿茶的基础上创制了炒青绿茶。以后饼茶、团茶被逐渐淘汰,形成了今天的炒青绿茶。
第三阶段
从茶条到碎茶、速溶茶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红碎茶,这是我国茶叶加工的一次重大变革,把原产于中国的、统治全球的条茶变革成了碎茶。20世纪70年代后速溶茶加工制作技术发展更快,从单一的红茶速溶茶发展到绿茶速溶茶、乌龙茶速溶茶等。目前,我国生产的速溶茶主要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根据产品的速溶度可分为热溶型和冷溶型。
第四阶段
变茶为“水”,进入现代饮料家族
新兴的食品企业、饮料企业开始涉足于茶水饮料的研究与开发生产。可以预计,在今后的几年内,茶水饮料市场将会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古老的茶叶将因此而得到新生。
常用泡茶技艺
醒茶
所谓醒茶,就是使茶叶苏醒、焕发茶性,以便于冲泡饮用。比如,冲泡黑茶时,要将其放入冲泡器皿中,用95~100℃的沸水来醒茶;冲泡嫩度较好的绿茶、白茶时,要将其放入高温烫过的冲泡器皿中,再用80℃左右的开水醒茶。
浸润茶
用杯泡茶时,应先在杯中加入少量热水,然后将茶叶投入其中浸润,等到芽叶舒展,片刻后再冲入热水至七分满。
淋壶
选用紫砂壶、陶壶等泡茶时,淋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淋壶,是指正泡冲水后,再于壶的外壁回旋淋浇,以提高壶的温度,也称“内外攻击”。
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这三种方法是指杯泡绿茶的三种投茶方式。“上投法”是指先向杯中注入约七分满热水,再投茶,特别适用于碧螺春等细嫩紧致的茶,外形松散的茶叶忌用此法。“中投法”是指先向杯中注入1/3的热水,再投茶,轻摇润茶后再向杯中注水七分满,条索松散的绿茶一般都用此法冲泡。“下投法”是指先将茶叶投入杯中,再注入1/3的热水浸润茶,轻摇润茶后再向杯中注入开水至七分满。
此法适用于条索扁平、自重轻的茶,如龙井茶。
高冲水,低斟茶
高冲水是指将水壶提高,向盖碗或茶杯内冲水,要做到水流不间断、不外溢,使茶叶随水翻滚。低斟茶是指出汤、分茶时,茶壶、公道杯等宜低不宜高,略高过杯沿即可。
第一章 绿茶
浙 江 绿 茶 (细 嫩 炒 青 绿 茶)
西湖龙井
条索:扁平挺秀,光滑匀齐
色泽:翠绿偏黄,呈糙米色
汤色:嫩绿明亮
香气:幽雅清高,有『兰花豆』香
滋味:甘鲜醇和
叶底:嫩绿,匀齐成朵
品质特征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龙井村(狮峰山)、双峰村、茅家埠村、满觉陇村、梅家坞、龙坞、翁家山、杨梅岭、九溪等地
主要产地
西湖龙井为历史名茶,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的美誉。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相关规定,只有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那片168平方公里的产区种植、采摘并加工的龙井茶才能称为“西湖龙井茶”。
辉煌历程
西湖龙井始产于明末清初,明代将其列为上品,清代乾隆将其列为贡茶。
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湖龙井即被选为“国家礼品茶”至今,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
茶叶采摘
采摘龙井茶“一要早,二要嫩(特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嫩芽叶),三要勤(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芽叶)”。清明前三天最早采摘的称“明前茶”(一个嫩芽初迸状似莲心,故也称“莲心”),由于采摘量不多,因此极为珍贵,品质也最佳;谷雨之前采摘的茶又称“雨前茶”(一芽一叶,叶似旗,芽稍长形如枪,故又称为“旗枪”),产量比较多,品质尚好。
立夏之前采三春茶,采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形似雀舌,故称为“雀舌”。
制作工序
采摘后经过摊放、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收灰贮藏等工序制作而成。特级(或传统)西湖龙井茶全是采用手工炒制,分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十大手法。
选购指导
西 湖 区 的 龙 井 茶 分 为 “ 狮 峰 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三个品类,一般认为“狮峰龙井”品质最佳。购买时不仅要认准茶叶外包装上中国地图形状的“地理产地保护标志”,还要认清品牌,像“贡牌”“御牌”“狮峰牌”这些老牌子,质量一般都有保证。
品质鉴别
真品条形整齐,宽度一致,条索扁平,叶细嫩,手感光滑,色泽为糙米色,闻起来有清香味;假冒品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色泽为通体碧绿。就算是绿中带黄,也是黄焦焦的感觉,且多含青草味。
冲泡方法
冲泡龙井茶,多用玻璃杯,用下投法,先以沸水润茶,再以85℃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
本文来自卿尘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