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部金融史pdf下载

2018年9月11日23:19:5221.5K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全新力作。陈雨露,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金融、货币以及历史方面的研究,在国内乃至国际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 《中国是部金融史》 以轻松活泼的语言,从金融视角重新解读中国历史,内容具有独创...

2018年9月11日23:19:5221.5K

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全新力作。陈雨露,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金融、货币以及历史方面的研究,在国内乃至国际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
《中国是部金融史》 以轻松活泼的语言,从金融视角重新解读中国历史,内容具有独创性。本书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将中国古代的金融实践和历史经验逐一展现,从金融的视觉重新解读历史,让你读懂其间的贫富逻辑、金钱规则和盛衰玄机,历史故事迭宕起伏,文笔生动活泼,是适合大众阅读的金融类、历史类普及读物。

中国是部金融史 内容简介

三千年来谁著史——文明盛衰的密码是什么?人间沧桑的正道为何物?金权有着怎样的规则?贫富有着怎样的逻辑?

《中国是部金融史》全书以时间为纲,以朝代、人物、事件为目,围绕金融实践这个核心,用生动诙谐的语言,条分缕析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盛衰密码和进退定律。无论是 “文景之治”、“开元盛世” 的海晏河清,还是“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的浑浊乱世,都有金钱的力量在背后驱动。在“皇权—封建官僚—小农”框架下分割社会财富,所谓盛世,不过是给大部分人一个公平赚钱的机会,而皇权和小农最后无论如何变招,都会被霸气外露的封建官僚逼入绝境。在盛世与乱世的循环交替中,以货币为工具的金融是那双看不见的手。

一部上下三千年的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金融史,透过这本《中国是部金融史》,你能将它看明白。

中国是部金融史 目录

第一章 此朝无钱胜有钱(周朝)

恩惠能换来忠诚吗

谁毁掉了西周

管仲的刀

三千越钱可吞吴

小结:国家的金融精神

第二章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吗(秦朝)

商鞅功罪

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

大秦无货币

小结:血族的衰亡

第三章 犯我货币者,虽强必诛(汉高祖—汉武帝)

汉初大通胀

盛世铸私钱

汉武之梦

抢劫无极限

第四章 迷失的货币(汉昭帝—新莽)

轮台罪己诏

盐铁之辩

通货紧缩是好事吗

王莽古钱的奥秘

小结:财富的循环

第五章 国家与土匪(东汉)

无官的世界

钱断桃花源

铜臭的由来

无字的小钱

小结:盛衰小农一钱间

第六章 铜钱三国志(三国)

曹操“隆中对”

曹操土改

悠悠我心,不负五铢

祭坛上的蜀汉

货币战争之三国演义

小结:礼崩乐坏的时代

第七章 两晋衣冠(两晋)

炫富的下场

司马炎的绝招

一钱杀二士

钱,国之重器,不可轻废

小结:胡马过阴山

第八章 南朝金粉(南朝)

生而不平

钱财断手足

全民高利贷

萧齐祸福

小结:逝去的贵族

第九章 大隋悲歌(隋朝)

壮哉盛隋

隋五铢的奇迹

隋炀帝的国际贸易

尽道隋亡为此河

白钱的故事

小结:隋之殇

第十章 今有大唐初长成(唐高祖—唐玄宗初年)

另类贞观

无字碑上的轮回

金简除罪

官无事,民自富

钱上美人痕

第十一章 开元全盛日(开元四年—天宝十四年)

钱味甘,大热有毒

开元限购令

增发货币的两种方法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李娃传》中的金融故事

第十二章 国在铜钱破(唐肃宗—唐宪宗)

货币战争之安史之乱

盐铁专营的轮回

向富人征税

唐末钱荒

小人物的救赎

小结:魔道相争胜者谁

中国是部金融史 精彩文摘

货币战争之安史之乱

财富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使只是名义上的财富,持有这种货币的人也会在 瞬间觉得自己成了富人,这在经济学上叫作“货币幻觉”。虽然幻觉终究是要破灭的,但在幻觉没破灭之前,感觉还是很好的。

历代史籍对安禄山极尽辱骂之事,说此人不过是一个肥胖、矮小、目不识丁的野 蛮人(胡人),通过小丑伎俩取得了杨贵妃的信任,又通过杨贵妃迷惑了唐玄宗,然后掌握军权。结果,野心勃勃的安禄山骗过了无能的杨国忠,于天宝十四年谋反,一 举击溃了大唐帝国……以上说法,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史籍杜撰!安禄山确实肥胖,却能以极快的速度跳出优美的舞姿,据说当时整个长安城在安 禄山的影响下人人都在跳“胡舞”,谓之“胡潮”(类似于今天的“韩流”);安禄山确实矮小,却能准确把握唐玄宗、杨贵妃、李林甫等人的心思,据说玄宗、李林甫在最 闷闷不乐的时候只要见安禄山一面就能笑逐颜开 ;安禄山确实目不识丁,却能以地道的口音说出波斯、突厥、大食、吐蕃、回纥、汉语(陕北话)六种语言…… 安禄山从来就没压制过杨国忠,相反,他曾经像侍奉唐玄宗、李林甫一样侍奉杨 国忠,无论春夏秋冬,但凡行贿都以上百车计算,那是相当殷勤。杨国忠的底子实在不够光彩,既无治国才能,又无过人的资历,甚至没有“科举帮” 口头上的道德力量,他所有的本事都是来自“拉人一起分赃”,根本没有驾驭群臣的能力,更无控制边镇的本事。

杨国忠要继续享受这种生活,唯一的选择就是打击所有有能力超越他的人。满朝 文武,安禄山是第一号有资格“出将入相”的人,也是杨国忠最大的敌人。所以,无论安禄山如何行贿,都是不好使的。

李林甫活着的时候,杨国忠不能为所欲为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无能而又贪婪的 本性暴露无遗,他不断采用愚蠢之极的方式刺激安禄山,试图以此堵死安禄山“出将入相”的路子。

一天宝十二年(公元 753 年),安禄山推荐自己的群牧副使吉温来京担任兵部 侍郎,在杨国忠的栽赃陷害下,吉温被成功卷入一起贪污案。尽管安禄山百般斡旋,甚至亲自向唐玄宗求情,杨国忠还是将吉温处死。—天宝十三年(公元 754 年),杨国忠为了取得所谓安禄山“谋反”的证据, 强迫京兆尹出兵袭击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然后对捕获人员严刑逼供,获得证词之后又将他们立即处死。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安禄山仍然抱着一线希望来到长安给唐玄宗 拜年,当然,目的是为自己洗刷嫌疑。之前,杨国忠信誓旦旦地说安禄山反迹已露,绝不会再入长安朝见唐玄宗。

一天宝十四年(公元 755 年),杨国忠又以贪污罪处死了安禄山在朝为官的儿子。 对大唐帝国来说,天宝十四年真是一个不幸的年份。

那一年,安禄山在范阳镇起兵造反,率三十万铁骑南下 ;

那一年,唐玄宗仓皇逃出长安,京师文武百官星散 ;

那一年,追随唐玄宗的军队在马嵬坡哗变,处死了万死不辞其咎的杨国忠和集 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玉环 ;

那一年,留守关中的太子李亨未经李隆基批准,就擅自做主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在关中自称皇帝,史称唐肃宗 ;

那一年,大唐帝国在唐肃宗带领下开始了艰难的平叛历程……

平叛是要钱的!

在开战的一瞬,只有财富才能换来强盛的军力!

以开元、天宝年间强盛的国力,大唐帝国并非没有能力对抗安禄山。只不过,浑 蛋透顶的杨国忠,在长安即将陷落的时候还派人去太原筹集粮饷,既不肯使用也不转移长安、洛阳两京钱物,结果“............................”。

唐肃宗登基称帝的时候,大唐帝国已经丢掉了长安、洛阳以及河北、山东各地的 粮仓和府库,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已经穷到一文不名的地步了。安史之乱初年,关辅、朔方、河陇等四十余郡的勤王之师约有百万之众,很快,唐肃宗能控制的钱粮告罄, 到了“............”的地步。

危亡之际,一个胥吏出身的官员挺身而出,为唐肃宗谋划钱粮,这个人有个很奇 怪的名字叫“第五琦”。第五琦,后官拜御史中丞,是又一个被《新唐书》列入奸臣行列的“聚敛之臣”。

第五琦拿出的第一个方法,是铸行“大钱”,即封建统治者惯用的货币伎俩— 货币减重。肃宗乾元元年(公元 758 年)七月,在第五琦主持下,大唐帝国开始铸造了一批 “乾元重宝”,乾元重宝与开元通宝形制类似,重量也类似,只不过一枚乾元重宝要当十枚开元通宝来用 ;次年三月,第五琦又铸造了一批新的“重轮乾元重宝”,即这种 铜钱有两道钱轮,故称“重轮”,也称“重棱钱”,只不过重轮钱要当五十枚开元通宝来用。

财富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使只是名义上的财富,持有这种货币的人也会在瞬间 觉得自己成了富人,这在经济学上叫作“货币幻觉”。虽然幻觉终究是要破灭的,但在幻觉没破灭之前,感觉还是很好的。据说,大唐将士们得到了乾元重宝、重棱钱后 非常高兴,经常有什么“斩首叛军十万级”、“横尸三十里”的记录。拿不值钱的钱来骗人,还骗得我大败而归,安禄山、史思明非常愤怒,愤怒之下 就开始动歪脑筋。你不是以一当十、以一当五十吗?我就以一当百、以一当三百!看谁狠!

↑乾元重宝 ↑得一元宝

为应对唐肃宗的货币减重,安禄山开始在东都洛阳发行一种更狠的虚值货币“得 一元宝”:在安禄山的辖区,一枚得一元宝可以当一百枚当年的开元通宝、三枚乾元重宝、二枚重棱钱。

史籍没有记载这场货币战争的胜负,却明确记载了这场货币战争的结果 :物价暴 涨、恶钱盛行。

自武后年间起,大唐帝国就始终对私铸货币持开放态度,官铸开元通宝和私铸货 币始终同时存在。之所以没出大乱子,是因为开元通宝始终没有减重,官铸货币和私铸货币的比价始终由民间交易自发形成—既然是在无数次博弈中形成的价格,当然 剥削就无从谈起。

乾元重宝、重棱钱和得一元宝却不是这个样子,这三种钱的重量都与开元通宝类 似,却要当十枚、五十枚、一百枚开元通宝用,是典型的虚值货币,也是典型的抢劫。

无论叛军还是大唐帝国,这三种货币最初的获得者和使用者都是职业军人,三种货币 都有着异常的强制执行力。

更离谱的是,大唐帝国长期以来已经有了私铸货币的传统。既然铸行虚值货币有 几十、上百倍的利润,私铸者当然不甘示弱,三种货币刚刚铸行,假币就充斥了全国各地。人们纷纷毁开元钱改铸大钱,甚至连寺庙中的铜像、钟磐等也被熔毁铸钱。

至于物价,当然是一飞冲天,诗人杜甫气愤地写下了“..............”的诗句!

至德二年(公元 757 年),南阳被围的时候米价也只是斗米四五百钱,到了乾元二年(公 元 759 年)邺城被围的时候,斗米七千钱。通胀最严重的时刻,一位叫田神功的朝臣一宴就花掉了一亿铜钱,当然是以重棱钱计价的。后来,这种货币实在流通不下去,唐肃宗只得承认开元通宝与乾元重宝等值,重 棱钱可当十枚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 762 年)四月,又下诏重棱钱改为一当三 ;后元载为相,各种大小钱等价流通。至此,双方铸币敛财术全部完败。盐铁专营的轮回“盐铁专卖”是一种非正常的敛财途径,会刺痛所有人的眼睛,这些人也包 括无法无天的歹徒。朝廷能推行盐铁专营,说到底是靠国家机器的暴力。既然封建官僚的暴力可以牟利,歹徒的暴力一样可以,刀头舔血的暴徒还不都是为了钱?
第五琦敛财的第二个方法,是重行盐铁专卖。

《新唐书·第五琦传》记载,第五琦在拜见唐肃宗时阐述了一个真理 :兵事强弱、 战场胜负,其实只在钱多钱少。对此,第五琦也提出了解决方法 :只要给臣一个职务,洛阳、长安指日可定,我能让粮饷即刻飞往战(..........................);而且, 这是一种百利而无一害的税收,不用盘剥百姓也能国富民强(..................)。这个职位,叫“盐铁使”。

至于具体方法,不过是把桑弘羊的盐铁专卖重新拿了出来,彻底结束了大唐帝国 对盐铁“................”的美好生活。应该说,第五琦还是看到了盐铁官营的弊端,也尽最大努力想消除这些弊端。在 第五琦的盐铁改革中,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私人盐铁的生产体系,只是将收购、运输、销售收归中央朝廷所有。也就是说,盐铁由私人生产,但收购、出售价格完全由官府 制定,其中的利差就是官府的利润。仅仅一个购销差价,麻烦已经很多了。因为,这个购销差价实在是太离谱了,天宝、至德年间盐每斗十钱,实行盐铁专 卖之后,每斗为三百七十钱(..............)。如果考虑当时通货膨胀的因素,以下记载则更符合实际 :“................。”

食盐、铁器不是什么奢侈品,是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人生活的必需品—朝廷 直接控制社会的生活必需品,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恶化了广大唐朝人民的物质生活。既然是必需品,那么,所有人就都不得不任由封建朝廷剥削,不得不交出自己的财富, 结果是“......................................”。对朝廷封建官僚而言,终于找到了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历朝历代,所谓“官营盐铁”, 朝廷得利不过十之其一,更多的利还是为执行朝廷敕令的官商所得。第五琦开始推行盐法时,为减少封建官吏中饱私囊和舞弊的现象发生,管理朝廷 盐政的衙门叫“置巡院”,只是户部下面一个处级单位。后来,第五琦被贬官,“置巡院”被分设并升格为两个副部级单位,并在所有州、道、府、县都设置了朝廷直属的垂直 管理机构,这些机构垄断了盐铁生产、销售的所有环节。只要能混进“置巡院”,即使是一个胥吏,一年也能“资累巨万”,也可以买豪宅、 开名车,过上王侯一般的生活(.............................................. ....)。盐铁专卖是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从业者有的是钱赚,可以穿金戴银,可以锦 衣玉食,可以珠环翠绕……大把的铜钱、迷人的珠宝、花不完的金银,多么幸福美好 的生活!美女香车,不仅封建官僚喜欢,普通百姓乃至犯罪分子也都很喜欢。“盐铁专卖”是一种非正常的敛财途径,会刺痛所有人的眼睛,这些人也包括无 法无天的歹徒。朝廷能推行盐铁专营,说到底是靠国家机器的暴力。既然封建官僚的暴力可以牟利,歹徒的暴力一样可以,刀头舔血的暴徒还不都是为了钱?

自此,贩卖私盐成了晚唐年间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痕。私盐贩子或放火烧盐仓,或 抢劫运盐商队,然后借助壕沟、篱笆、山林、黑暗(............................)对抗官军,再把抢劫来的私盐贩卖到全国各地。在利益驱使下,私盐贩卖者不但抢劫 官府盐队,甚至对普通百姓下手,有店铺或普通人因惧怕而不敢买私盐的时候,也会被屠杀、灭门(.............................. .. ..............)。私盐买卖是一种“暴力”与“暴利”相结合的犯罪活动,对帝国正常秩序的破坏 性远高于普通流民。无形的利润之手无处不在,每一个苦难的黎民百姓都会成为潜在的反叛者,一旦有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最终发动唐末农民大起义的首领黄巢就 是靠贩卖私盐起家的……唐肃宗终其一生也未能目睹山河一统,继位的唐代宗更是已经丧失了禁军的指挥权,只得依靠一批节度使打倒另一批节度使。当然,只要节度使军队离开自己境内,帝国政府就必须为之支付“出境钱”。此时,帝国已经不能直接控制土地,当然也就 无法直接控制百姓,第五琦所创盐税成为帝国最大的进项,占到帝国收入的 80% 以上。

然而,盐税的弊端实在是太大,天下府县布满了朝廷的直属机构“盐铁使”,没 有人知道这些人究竟在干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这些人究竟把多少钱搂进了自己的腰包。就在“民物耗弊,天下用度不足”之际,大唐帝国终于又出现了一位治世能臣— 刘晏。刘晏官拜度支郎中兼领租庸事,是玄、肃、代、德四朝老臣,先后执掌大唐帝国 财政二十多年,是唐史中唯一可以和宇文融比肩的“聚敛之臣”。刘晏的刀,砍向了盐税,这是一次有限的市场化改革。其实,改革措施并不复杂,只是对民间放开了盐铁的运输和二级销售渠道,把盐 铁专卖的范围缩小到当初第五琦的设计。也就是说,官家除了在批发环节以定价确保帝国税收以外,裁撤了盐铁的运输和销售衙门,把这些就业、赚钱机会让渡给了真正的商人。

官府给定一个批发价,至于批发之后卖多少钱,商人自己看着办。而且,刘晏并 未提高盐铁批发价,以盐价为例,刘晏官定为每斗一百一十钱,远低于改革之前。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个数字,足以让人惊讶这项改革成果之丰 :广德二年(公元 764 年),刘晏刚刚上任时太府每年收入不过四十万缗 ;广德三年(公元 765 年),朝廷盐税收入居然高达八百多万缗。大历十四年(公元 779 年),刘晏主持财政十五年后,朝廷的岁入从四十万缗上 升到一千二百万缗。然而,一千二百万缗钱对朝廷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为讨伐“父业子承”的节度使,大历十四年朝廷的用度已经上升到三千万缗……向富人征税整个大唐帝国,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富人,才是真正的土地拥有者。他们只 知盘剥不懂付出,更不知社会责任为何物 ;恰恰又是这些守财奴负责着整个帝国的税收,他们怎么可能有动力维护社会公平,又怎么可能向自己征税?西汉以来历代帝王都不遗余力地推行“均田制”,安史之乱后,经过以杨国忠为 首的封建官僚的疯狂掠夺,天下土地已尽在其彀中,难怪乎杜甫仰天长叹“..................................”!在“皇权—封建官僚—小农”的社会框架中,皇权需要向千千万万小农收税才能 生存。现在,土地不再属于每一个黎民百姓,而是属于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就在中枢朝廷捉襟见肘之际,又有一个人挺身而出,力图挽救危亡,这个人就是杨炎。杨炎,生于“开元盛世”,完整经历了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程。虽然杨炎早年 的仕途并不顺利,但他的文采却早就享誉整个朝堂。弥留之际,唐代宗任命杨炎为银青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希望这位帝国的才子能力挽狂澜。大历十四年八月,刚刚上任的杨炎就上疏病入膏肓的唐代宗,以一封极为简单的 奏疏阐明了自己的改革思路 :既然“耕者有其田”已经绝无可能,那么就应当彻底免除所有穷人的一切税收、徭役(租庸调),帝国税收就该“............”、“...... ..”—谁拥有更多土地,就向谁收取更多税!由于杨炎安排在每年六月、十一月向土地所有者收税,这次改革也被称为“两税法”。两税法所谓“............”、“........”,说白了就是向富人收税。

从当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富人有能力承担更多社会运行成本,“向富人征税” 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只有向富人征收重税,才有可能实现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使贫者不丧失公平的起点。毕竟,只有富人的世界是不存在的,穷人实 在太穷了,富人的游戏也是玩不下去的。所以,我们当代有社会责任的富豪才能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呐喊:请向我征税!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大唐帝国向富人收税都已经迫在眉睫了 :帝国政府要想继续存在,就必须有固定的进项 ;封建官僚要想继续盘剥百姓,也总要先有帝国的统治 框架 ;百姓要想结束这种军阀混战的日子,也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朝廷……所有这些,都是要钱的!建中元年(公元 780 年)正月,刚刚即位的唐德宗批准了两税法 :无论你的土地 来自朝廷授田、开垦荒地还是贪污受贿,也无论户籍是否在耕地所在地,只要占有土地,就要按占有数量向朝廷纳税(..............................................),除了土地税,朝廷中枢和地方官对民户“概不再取”。 “向富人征税”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件好事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财富来路必须光明正大,富人要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赚钱。换句话说或许更明白, 财富不能来自封建官僚垄断的盐铁行业,更不能来自封建官僚的权位。否则,封建官 僚本就不靠市场获得财富,他们才不会管自己是否太富、极端的贫富差异是否破坏帝国的统治根基。很不幸,杨炎面对的恰恰就是这样一帮富人、这样一帮封建官僚。整个大唐帝国, 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富人,才是真正的土地拥有者。他们只知盘剥不懂付出,更不知社会责任为何物 ;恰恰又是这些守财奴负责整个帝国的税收,他们怎么可能有动力维 护社会公平,又怎么可能向自己征税?两税法刚刚实施,宰相陆贽就上疏唐德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弊端 :天下之 大,真正的有钱人必定是坐在府县衙门里的人,他们的钱财来路不明,也就会把钱藏在自己的怀里、箱囊之中,虽然非常有钱,但外人根本不可能知晓 ;资产和土地是一 件很难说清楚的事情,从土地名册根本不可能看出端倪,没有人知道封建官僚究竟有多少土地,又把土地放在了谁的名下 ;乡间勤劳者靠数代积蓄添置几顷地,就被县官 说成是有钱人,就急急去索要租税,只能使得民间财货一空,使得贫困的人更加贫困、小康之家也没有了余粮。 在成书于德宗年间的笔记小说中,我们找到了一个故事,完整诠释了宰相陆贽的 判断,这样的故事在当时应该不是个案。长安有一个叫索相女的商人,酒后不慎让马匹脱缰而去,撞死了一个朋友,论罪 当斩(酒后驾车自古贻害无穷)。索家的人以十几顷地买通了京兆尹手下的一个胥吏,在这个胥吏的斡旋下,索相女被判流放五年。五年后,索相女回到了故乡长安,发现衙门居然年年派人到家中为这十几顷地索 要税收。因为,在这宗行贿案中,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受贿人收受了他的土地,也没有到衙门办理“过户手续”。 索相女是一个商人,在他眼里,也许行贿买命根本就是一单生意 :我用十几顷土 地换回自己的性命,此后钱货两清、概不赊欠。现在,我已经把土地送给了你,你怎 么能让我承担这十几顷地的税收?于是,索相女向京兆尹衙门递交诉状,要求衙门为他办理“过户手续”,承认这 十几顷土地已经不姓“索”了。当然,这出卖了那个曾经救他一命的胥吏,索相女也因此再次获罪,后被流放。尽管笔记小说没有记载那个胥吏的下场,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十几顷地依然 在索相女名下,官府不可能公开承认这种灰色交易。 索相女不过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更多则是封建官僚把税收直接加在境内自耕 农、佃农甚至部曲身上。最后,所有的税钱都是来自普通人日常的生活用度,而广具 庐舍的封建官僚,虽然手中地价以亿钱计算,却丝毫不用承担国家用度(................................................................)。岂能指望这样一批封建官僚真的为朝廷尽心尽力? 这样的两税法又岂能真的为朝廷增加财富? 本来,两税法规定,除了正税,任何人不得再征收其他杂税。仅到建中三年(公元 782 年),淮南道节度使就奏请在本道两税之外,每千钱加收两百钱,朝廷不但批准, 还命其他各道照此办理;此后,剑南道观察使再请加征 20%,朝廷照准。至于州县小吏, 也都粉墨登场,税收花样不断翻新:新竹木茶漆要交“什一税”、买卖成交要交“除陌钱”、 住房要交“间架税”,甚至连出门走路、人口死亡、瓜果成熟都要交税……最后,提一下杨炎的下场。 两税法改革的目的是增加税收,方法则是剥夺封建官僚阶层部分财富,所谓“..................................”。这么干,杨炎无疑把所有封建官僚都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包括那位治世能臣刘晏。为打击反对势力,建中元年(公元 780 年),杨炎亲自在德宗面前做假证,将刘 晏牵涉进一桩谋逆案,指责刘晏“..................”,最终刘晏被流放忠州,不久被唐德宗赐死、籍没家产、家属流放岭南。

杨炎是一个很好的文人,政治素质却明显不过硬。刘晏被处死后,天下人都认为 这是一桩冤案,为给自己开脱,杨炎居然把责任推卸给唐德宗,逢人便说 :“刘晏今天的下场,是因为皇帝早就讨厌他了,不是我的过错。”很快,杨炎的话就传到了德宗耳朵里,德宗愤怒地说 :“杨炎这是把杀刘晏的责 任推给我,一定要找机会诛杀这个奸臣。”刘晏死后仅一年多,杨炎自不量力跟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泾原节度使段秀实叫板.他们和刘晏可不同—刘晏不过是一个刀笔吏,李希烈、段秀实可是真正手握重兵的地方实力派。李希烈、段秀实开始搜罗杨炎的罪状—那实在怨不得别人,杨炎的底子太不干 净了 :开元年间,杨炎刚在江南为官,就强占了一块很好的风水宝地 ;建元年间,杨炎又以宰相之威,强令京兆尹购买了他家的土地,当然,价格那是高得实在离谱(...................)。在李希烈、段秀实等人的指使下,另一位宰相卢杞以这两条罪状弹劾杨炎。最终, 杨炎被贬崖州,不出京城百里即被赐死。唐德宗在赐死的诏书中历数了杨炎之罪 :不思为国尽忠,但知朋党为奸,败坏法度、罔上行私、纵恣诈欺、贪污受贿……唐末钱荒贷款买官的封建官僚,到任之后所得到的利益又岂只是几千、几万缗铜钱·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兵败后,所积铜钱都达到数百万缗,相当于国家十几年的铸币量!两税法对大唐帝国货币的演进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两税法规定,此后收税不收 礼(粮食、锦帛),只收现金。此后,从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 785~804 年)开始,大唐帝国经历了一场足以与萧齐年间媲美的大通缩,前后时间在七十年左右,一直延续 到唐武宗年间。当时的人就将这场通货紧缩称为“钱荒(...............................................)。史籍记载,数十年间每匹绢从四千文跌到了八百文,粮食则从两百文跌到了二十文,最后甚至跌到了几文。 两税法实施后,这场通货紧缩接踵而至,所以,很多人认为贞元大通缩最直接的 成因就是杨炎推行的两税法 :两税法实施以后,帝国政府税收只收货币,这极大减少了流通中的铸币数量,于是中晚唐出现了这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钱荒。真的是这样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贞元钱荒发生的历史背景。就在钱荒 发生前一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一件不啻于“安史之乱”的叛变—“泾原兵变”。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士兵勤王,结果,士兵到达长 安的时候唐德宗居然不给士兵吃饱饭。士兵当然很愤怒,大家扬言 :“我们即将战死沙场,现在仍旧不能吃饱饭,怎么能以这样的羸弱之躯抗拒叛将白刃?皇帝的大盈库 财宝堆积如山,既然皇帝不给,不如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兵变在即,唐德宗也确实得到了线报。只是应急预案却非常愚蠢 :赏赐中层以上 将领每人两匹粗布,让姚令言率领这些将领,空口白牙去游说士兵不要造反! 士兵造反就是为了钱,这些中层将领也一样,人家在地方上随便捞点怕也比两匹 粗布多吧?结果,唯一真心劝说士兵的泾原节度使姚令言无法约束手下,泾原勤王之师在长 安兵变,杀朝廷抚慰使,士兵首领朱泚率军攻入长安并自立为帝。次年,仓皇出逃的唐德宗下罪己诏,即《奉天罪己诏》,唐德宗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位公开颁布罪己诏的皇帝。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如果一个领袖能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改过 自新,不但不会贬损自己的声誉,反而会增加领袖魅力。例证就是中国汉武大帝的《轮台罪己诏》,尽管刘彻一生出过很多昏招,但晚年所作所为力挽狂澜,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仍不失大节。与《轮台罪己诏》一样,唐德宗在《奉天罪己诏》中承认现在社会秩序已经完全崩溃(..................),自己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有负天下黎庶(......................),由于自己的错误激起了兵变。所以,叛乱者只要放下刀枪就可得到赦免,只要重得天下太平,皇帝将“从我做起”,停用高级车马,停建奢华的宫殿,不再无 故靡费臣民财力(............................)…… 与韦伯的预见一样,《奉天罪己诏》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叛军见到诏书后,“........................”,大部分将领自去伪号,首领朱泚逃亡吐蕃后被杀。唐德宗以最小的成本平定了“泾原兵变”,但是,重新进入长安的唐德宗却未能 像《奉天罪己诏》中说的那样励精图治,所作所为也没有真正惠及天下黎民百姓。所以,才有了中晚唐这场史无前例的“钱荒”。 所谓“贞元钱荒”,并不是所有人手里都没钱,而是绝大多数人手里没钱,一小 部分人手中的货币又多得不可胜数。 中晚唐年间,长安、洛阳各地大商人、高利贷者比比皆是,甚至有人专门为大官 僚放债,这种新业务有个专有名词叫“京债”。这些人专门对在京新选任的官吏放贷,作为朝廷新贵买官的运作费用,待他们到任后再还钱。 齐州有一个叫刘十郎的人,他获得了全州醋的专卖权(德宗年间,醋、糖也均被 列为专营的榷品),不过数年,刘十郎家财就已经积攒到十万缗—相当于当时帝国 一年的铸币量。以此为基础,刘十郎在京专门贷款给即将当选节度使的人,待他们上 任后再归还贷款。—放高利贷给人运作方镇节度使,无论本金还是利息,所涉及的金钱数岂能是 小数字(....................................)?在某一个固定的时点,货币总 量必然是一定的,有人积蓄多达帝国一年的铸币量,就必然有更多的人为一文钱游离 于生死之间。

本文来自安安分分做我自我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2-15
下一篇 02-15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