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曹操pdf下载

摘要曹操是魏王朝的真正奠基人,死后被谥为魏武帝。在《细说曹操》一书中,作者章义和、唐燮军以“细说体”的生动笔调,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精彩的曹操。作者以独特的见解,颠覆了不少《三国演义》中的传统形象,如刘备、关羽、陈宫、陶谦、弥衡、孔融等,而且言之有...

摘要

曹操是魏王朝的真正奠基人,死后被谥为魏武帝。在《细说曹操》一书中,作者章义和、唐燮军以“细说体”的生动笔调,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精彩的曹操。作者以独特的见解,颠覆了不少《三国演义》中的传统形象,如刘备、关羽、陈宫、陶谦、弥衡、孔融等,而且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使读者有极大的新鲜感。书中除阐述了曹操的文才、武略及音乐、书法等方面的才能外,还介绍了他的谋臣、武将,他的对手、盟友,以及他身边的女性和儿女。作者文笔挥洒自如,随时加以评点,使全书更具可读性。

细说曹操 内容简介

曹操是魏王朝的真正奠基人,死后被谥为魏武帝。作者以“细说体”的生动笔调,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精彩的曹操。作者以独特的见解,颠覆了不少《三国演义》中的传统形象,如刘备、关羽、陈宫、陶谦、弥衡、孔融等,而且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使读者有极大的新鲜感。书中除阐述了曹操的文才、武略及音乐、书法等方面的才能外,还介绍了他的谋臣、武将,他的对手、盟友,以及他身边的女性和儿女。

细说曹操 目录

总序

自序

一 曹家的历史和传说

二 从顽童到良吏

三 何进的祸害

四 董卓之乱与讨董运动

五 陈宫与“捉放曹”

六 青州兵

七 该死的陶谦

八 袁术的闹剧

九 白门楼

十 拿皇帝押宝

一一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一二 张绣的叛与降

一三 祢衡之死与孔融之难

一四 屯田

一五 官渡的险恶

一六 河北四州的易帜

一七 北征乌桓的得失

一八 保守的刘表

一九 遗恨赤壁

二十 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一 收降张鲁

二二 汉中的易手

二三 平定关陇

二四 苟氏双杰

二五 张辽与合肥保卫战

二六 于禁不如庞德

二七 关羽这个人

二八 汉末的周文王

二九 七十二疑冢

三十 汉献帝的痛苦

三一 司马懿的狐媚

三二 身边的女性

三三 儿子是个问题

三四 可怜的女儿

三五 求才令的另一种含义

三六 改造文章的祖师

三七 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三八 千秋功过任人说

细说曹操 精彩文摘

董卓的带兵进京及其篡权乱政,是大将军何进偏听袁绍不明智建议的后遗症之一。

袁绍当初建议何进:借助外力逼迫何太后就范,使她放弃对宦官集团的庇护,结果却不但害了何进,也害了自己。假如他当初协助何进,推行循序渐进的政治改良,而不是贸然策划过激行动,必将合乎逻辑地成为汝南袁氏家族第六个“三公”级别的高级干部。

在何进执政的那段日子,袁绍是实际上的政策制订者,无能的何大将军,不过是他的躯壳。但是,在董卓大权独揽之后,袁绍成了靠边站的政治失意者,自然很郁闷。于是,当中平六年(189年)八月,野心勃勃的董卓企图肆行废立,袁绍也就借题发挥,不但当面顶撞了董卓,并且扬长而去,出奔冀州(袁绍的出走,其实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后来公孙瓒指责说:袁绍“不能权谲以济君父,而弃置节传,进窜逃亡,忝辱爵命,背上不忠”。公孙瓒的指责确实很有道理)。

假如说袁绍与董卓的决裂是一次做秀,那么,他的做秀也是以雄厚的资本做铺垫,因为他拥有不可估量的精神号召力;初来乍到的董卓,一时三刻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同年九月甲戌日,在董卓的操纵下,陈留王刘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就是东汉的末代君主献帝。董卓此举,也算是“替”大行皇帝完成了宿愿。

刘协之所以能够取代他哥哥的位置,是因为董卓说他聪明,应该做皇帝。其实董卓的动机很明显,一是借此树立自己的威信,二是九岁的刘协比十七岁的刘辩更容易控制;其他的任何诠释,基本上都是隔靴搔痒。

董卓这时对曹操很赏识,有意加以重用,因此上表推荐他做骁骑校尉,然而,曹操却不愿和他合作,断然拒绝接受委任状,和袁绍一样逃离了京城。

曹操的出奔是被通缉的,至于为什么被通缉,而且逃跑的时候连家里人都来不及通知,史书不曾交代。《三国演义》说,曹操在离开洛阳之前,曾与王允密谋,借献宝刀之名,试图刺杀董卓,结果未遂。这虽然只是小说家的推测,但似乎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

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袁术,这时专程跑到曹操家里,向尚留在洛阳的卞夫人,散布曹操已被董卓干掉的流言。

也正因为是通缉犯,曹操的这次出奔相当狼狈,不但不敢走通衢大道,甚至还为此改换了姓名(《三国演义》杜撰说,曹操在这次逃亡途中,自称复姓“皇甫”)。

王沈的《魏书》记载说,曹操和他的亲随在逃亡途中,路过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时,前去拜访故友吕伯奢,很不巧,吕伯奢刚好有事外出不在家。这时,不成器的吕公子,竟然伙同他的朋友,企图抢劫曹操一行的马匹和行李,结果做贼不成,反而做了曹操的刀下贪婪鬼。

郭颁《魏晋世语》的记载,则与王沈《魏书》大相径庭。它说当曹操投宿在吕家时,尽管吕伯奢不在家,他的五个儿子却很有礼貌地接待了父亲的老朋友。问题在于曹操对吕公子们给予盛情款待的用意,很表示怀疑,于是断然采取先下手为强的策略,当夜就结果了吕家的八条性命,然后逃之天天。

孙盛的《杂记》,赞同《魏晋世语》的说法,并作了两点补充:一是吕家兄弟收拾食器时,杯盘相碰发出的声音,被曹操误认为是兵器相碰的声响;二是当曹操发觉错杀吕家兄弟后,虽然不无悔意,却还是凄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对于上述三种记载、两类说法,除了郭沫若先生外,史家大多认为《魏书》的记载不可信,一个理由是作者王沈曾经是曹魏的大臣,虽然后来做了西晋的司空,但在情感上仍然倾向于曹操,当然要为曹操曲笔回护;另一个理由是逃亡途中的曹操,根本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供抢劫。

不过,这种观点虽不无道理,却很难令人信服。

王沈的《魏书》固然有可能曲笔回护,但也不能保证郭颁、孙盛两人一定会据事直书(尤其是孙盛,他的人品是出了名的坏)。

另外,有资料间接显示:曹操在逃离京城的时候,确实携带了大量的财物,这部分资金后来被他用作活动经费,在陈留郡招兵买马。

其实,很难断定上述两类说法哪一类更接近史实。如果《魏书》的记载是事实,那么曹操的杀人,在性质上属于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吕公子死有余辜;如果《魏晋世语》、《杂记》的记载是事实,那么曹操的行为系误杀无辜,但也情有可原。

我们大体上可以肯定的只是:曹操行经成皋时,确实在吕伯奢家投宿过,也确实杀了吕伯奢的家人。至于他是否说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之类的话,难以考证。

本文来自尔岚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2-13
下一篇 02-13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