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了18年 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pdf下载

摘要书中文字智慧而温暖,笔触简约犀利,洗尽铅华,淡定之中蕴含着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堪称有缘人弥足珍贵的阅读飨宴。作者用最深沉的文笔,写出卑微柔弱的心灵,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忧,仿佛是一幅壁画,浓彩重墨间浮现人性的苍凉与壮美我奋斗了18年 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

摘要

书中文字智慧而温暖,笔触简约犀利,洗尽铅华,淡定之中蕴含着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堪称有缘人弥足珍贵的阅读飨宴。作者用最深沉的文笔,写出卑微柔弱的心灵,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忧,仿佛是一幅壁画,浓彩重墨间浮现人性的苍凉与壮美

我奋斗了18年 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作者:李纯

我奋斗了18年 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我奋斗了18年 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内容简介

奋斗的意义是为了什么?麦子曾写过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大讨论。一个农家子弟经过18年的奋斗,才取得和大都会里的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权利,一代人的真实写照。然而一切都言之过早。之后,《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作者以同样的笔触从相反的视角写了一篇《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读过之后,很多人恍然大悟,“一起喝咖啡”并不是奋斗的全部意义。在《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中,作者想要告诉广大读者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固然存在,但并不令人遗憾,正是差距和为弥补差距所付出的努力,才加强了生命的张力,使其更有层次更加多元。生活姿态的优雅与否,不取决于你所坐的位置、所持的器皿、所付的茶资。它取决于你品茗的态度。

我奋斗了18年 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目录

第一章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咖啡到底代表着什么呢?”一个读者问我。

我答:“它代表了可以共享的、美好的明天。”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我们的咖啡

咖啡是个伪命题?

跟谁一起喝咖啡,其实并不重要

“ 80后”不在悬崖边

我为什么不“雅皮”?

第二章 左手与右手搏

幸福与什么有关?这是一个及其简单但又及其复杂的问题。简单,是因为幸福的本质就是一种内心的感觉而已。复杂,是因为在残酷的现实当中,影响这种感觉的因素太多了。

用智慧的方式诉说爱

艾萨克拒绝了庄园

戴着黑色袖章的奥运冠军

柳金:修长身材曾是我的劣势

勇气是优雅地面对压力

从温丝莱特到剃头匠

高明的骗子戴王冠

凄然之后拈花笑

斜晖暖阳

此刻少说话

李开复的茫然瞬间

左手与右手搏

第三章 疼痛指数

除了爱情,谁来与我们相伴?朋友、同学、同事、亲人,是她们和他们,使孤身的旅程不再孤独。那些不经意间的感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心疼”。

甜饼典礼上的大富翁

数字盲

我爱的那个男子

手机里有个海洋

疼痛指数

第四章 1000元的品质生活

有人说,拥有LV、玛莎拉蒂的日子,才是有品质的。NO!品质源于你对生活的体验,由心花铸就。

被掠夺的梦想与生活

把什么样的资产给孩子

回老家去?

“出国”只是一个飞行器

1000元的品质生活

你忘了什么?

这古董多美丽

蝉翼与禅意

如果真有“2012”

30岁学芭蕾

第五章 你为什么是穷人?

关于投资、关于职场,人们已经说过很多了,这里我想说的,是一些与众不同的智慧。

投资自己还是投资股票

职场里的功夫熊猫

一个IT民工的“职场活力”

在小地方,做大事情

投资“美商”

三个你不要问的问题

从“公主”变成平头姑娘

如何应对职场“晒客”?

谁为你的“沉没成本”买单

投资就是用20年的时间做一件事

百年老店甲乙丙

什么不可以原谅?

你为什么是穷人

第六章 榜样的力量

没有人知道夜空中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星,但我知道,那些熠熠生辉的星们,也有过仰望星空、默默跋涉的时分。他们的今天将是我们的明天,而今夜的路就要靠他们来照亮了。

(注:本章内容都是作者在对当事人的采访时所获第一手资料整理而来)

唐骏:我的人生从不超过三年

刘岩:那六分钟 我用一生的热爱去表达

李开复: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刘克亚:教美国人战胜自卑的人

胡敏:人生就是一次次突围

袁莎:第二十一根琴弦是孤独

黄蒙拉:我喜欢法拉利

刘墉:愤世嫉俗不能改变社会

李莹:像经营生活一样经营工作

李兴钢:真正的建筑,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

戴志康:中国版“小鬼当家”

我奋斗了18年 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精彩文摘

李开复: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李开复,微软亚洲研究院首任院长,世界一流的“语音识别”领域的科学家。曾任微软全球副总裁、Google中国区总裁。现为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纯 :很多人提起“李开复”,除了联想起“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首任院长”,还会联想起这样几封著名的信:一是在网络上流传的给中国学生的三封信,谈及“诚信”“从优秀到卓越”等关于青年人成长的理念 ;二是听说你曾给中国的一位副总理写过一封信,历陈中国当代教育的一些“顽疾”。

于是,一些中国人觉得奇怪,这个美国公司的副总裁,为什么对中国的教育投入那么多热忱,他是不是管得“有点宽”?但另一部分人开始“逆向”反思,这个美国人(同时也是一个华人),到底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我们的教育真那么令人失望吗?

李开复:首先,我想,绝对不能说今天中国的教育问题多么令人失望。中国的很多方面,和我心目中认为的没有太大的不一样。1990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后来我在美国别的公司任职时,也很喜欢来中国,1998年再来,有一种印象很鲜明,大学进步了,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很多,食堂也改善了不少(笑),这一切都很好。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尽管进步了很多,但离完美仍有很大的距离,我所做的一些工作就是帮助缩短这些距离。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期间,我犹豫再三后以个人身份给中国的一位副总理写过一封信,信中提到,“在中国,我曾作过上百次演讲,有数万学生参与。让我最感动的是中国学生的求知欲,就像一块块海绵,渴望把知识的海洋吸尽。但是,让我最痛心的是教育的滞后,导致这些学生无法得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

我11岁就去了美国,但我也依然是个心系中国的华人。我在北大演讲时曾提到,今天中国的崛起,不管是从“神舟”五号,从申奥成功,还是从一些体育明星在美国的成就,都让我们在海外的华人感觉自豪。但是要沿着科技强国的道路走下去,中国的下一代一定要赶上外国,而若想有一批出色的下一代,中国一定要形成一流的教育体系、教育观念。

李纯 :何谓“一流”的教育观念?或者说,哪些已经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理念,与你的哪些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撞?

李开复:有很多,我随便举一个,中国传统教育里似乎缺乏一个很有逻辑的教学方式。家父给我最珍贵的遗产是十个字,“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无论我走到世界何处,写有这十个字的条幅始终带在身边。但说实话,对“无求品自高”的含义我挺迷惑,我看过它很多遍、很多年,直到最近才有所理解。

我11岁就去了美国,你知道一个在美国长大的人,他的思维方式很容易形成一种“逻辑方式”,如果你想用一个道理来说服我,就一定要给我一个“证明”。为什么我没有要求,品质就高呢?有要求,品质就不高了吗?这两者之间好像没有一个直接的关联。最近我在国外认识了一个人,他让我产生了不同的想法。

李纯 :他是华裔还是个彻头彻尾的美国人?

李开复:他是一个华裔的外国公民。他使我对 “无求”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

李纯:许多人对“求”的理解是“欲求、欲望”。

李开复:症结就在这里,如果你对大学生说,你不要有欲望,一般大学生都会觉得这不是很愚蠢吗?怎么会没有欲望呢?我要吃饭啊,要买新衣服啊,要结婚生小孩,还要买房子买车,怎么会没有欲望呢?“无求”是讲不通的嘛。这个人受过西方教育,也比较理想主义,我从他的为人理解出, “the richest man is not the man who has everything, but the man who needs nothing”,也就是说“最富有的人不是拥有一切的人,而是无求的人”。他捐赠过一个慈善机构,这个机构想挂他的名作为报答,但他拒绝了,并且说如果有一天这个机构需要更多的捐赠,它可以挂未来捐赠者的名。从这个人身上,我理解了何谓“无求品自高”,他的品德是通过他做的事情来体现的,我很佩服。

回到原来关于“求”的问题。如果你对现在的大学生说,“无求吧,你的品质就高了”,这种空口号让人听不懂、不相信,没有说服力。很多人都会背一大堆口号,诸如“德为天,才为地”等。昨天在北大演讲,学生们最后提的一个问题是:李开复,你再给我们讲几个故事吧,后来我跟几个朋友开玩笑,你看,演讲都变成“李开复叔叔讲故事”了。大学生提出这个要求,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我能用实际的例子,把口号传递不出的道理分析透彻。举个例子,大家都提倡“诚信”,但光讲“诚信”没有用,你必须阐明其中的利弊,比如不讲诚信会给你的生意带来影响等,这时听众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诚信”不仅仅是一种美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品质,更是利害攸关的规则。世界一流的公司必须完全信任它的员工,所以它必须要求员工诚信。

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你自己。

李纯 :你自己的人生目标一直就很笃定吗?

李开复:我刚进入大学时,想从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后,我才发现自己对它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也只在中游。但我爱上了计算机,每天疯狂地编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师、同学的重视。终于,大二的一天,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已经修成的学分,转入哥伦比亚大学默默无名的计算机系。我告诉自己,人生只有一次,不应浪费在没有快乐、没有成就感的领域。那一天,我心花怒放、精神振奋,我对自己承诺,大学后三年每一门功课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决定,今天我就不会拥有在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我很可能只是在美国某个小镇上做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

网友曾问过我,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说:“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对我来说,人生目标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帮我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我当初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只身来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是因为我觉得后一项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力。当我收到学生一封封迷茫的来信,给他们写回信时,我也会想:“如何让回信对他有更大的影响力?” 于是,我决定发表三封信,并把我和学生的交流放在我的网站上。

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你自己。我建议你不妨闭上眼睛,把浮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理想记录下来,因为不经过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诚的。再者,你也可以想象一下,15年后,当你达到完美的人生状态时,你将会处在何种环境下?从事什么工作?其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当我决定我一生的目标是要让我的影响力最大化时,我发现我最欠缺的是演讲和沟通能力。我以前是一个和人交谈都会脸红,上台演讲就会恐惧的学生,我做助教时表现特别差,学生甚至给我取了个“开复剧场”的绰号。因此,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给自己设定了多个提高演讲和沟通技巧的具体目标。比如,要求自己每个月作两次演讲,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学或朋友去旁听,给我反馈意见。我对自己承诺,不排练三次,决不上台演讲。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去听演讲,并向优秀的演讲者求教。当我反复练习演讲技巧后,我自己又发现了许多秘诀,比如:不用讲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时,我会表现得更好,于是,我仍准备讲稿,但只在排练时使用;我发现我回答问题的能力超过了我演讲的能力,于是,我一般要求多留时间回答问题;我发现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无法讲好,于是,我就不再答应讲那些我没有兴趣的题目。几年后,我周围的人都夸我演讲得好,甚至有人认为我是个天生的好演说家。你要知道你最多能做到什么程度。

李纯 :你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但对成年人而言,按兴趣做事是一种奢望,很多情况下不得不被外来的“压力”逼迫着工作。你遭遇过这种状况吗?又会如何处理?

李开复:工作之后,要求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情,还是有的,因为它可能是公司工作的要求,但是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去工作,就没有必要。举个例子:一次开会时,有个下属对我很不客气,他说你不给我这几个人,我就完全不可能完成我的工作,难道你听不懂我的话吗?我的工作方式通常很谦和,不喜欢在开会的时候骂人,但是如果我不批评他的话,就无法使整个团队信服。我记得我当时是这样回答他的,那你还能帮我找出其他的途径吗?他说,你还是没有听懂我的话,我就是需要这么几个人。我说,既然我无法给你人手,那我必须愿意接受有些工作做不完。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工作你做不完。话说到这里,他自己就知难而退了。事后很多员工跟我说,没想到,一个人可以用很尊敬别人的方法,去阻止他不礼貌的行为。

如果你做老板,就不能太纵容自己的手下,不然你就会丧失自己的威信;但也不能因此总在人前指责他,那就伤害了他的尊严、他的面子,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李纯 :现在打开网页,搜寻“李开复”,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中国青年的心声,如感谢,“从这篇文章中,我始终可以感受到李开复先生对于中国青年的拳拳深情,他充分利用马家爵事件对中国青年的冲击,以事实为依据,真诚地劝诫中国当代青年如何逐步走向个人的成功之路,而且最重要的是如何求得自己心里的平衡、快乐”,也有一个学生称呼您是“发现天才的天才。”

李开复:(笑)这是一个无意的结果。

李纯 :无意识却又有益的工作?

李开复:对,我相信它对微软在中国的商业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长久来看,会有间接的贡献。一个人要喜欢微软,当然非常好;他要是不喜欢微软,却喜欢我的演讲,从中有所收获,那也很好。如果成千上万的学生和家长通过听我的演讲、看我的文章,找到最好的成长道路,那更加激动人心。

李纯 :微软是世界一流的大公司,与此同时,树大招风,官司频起,身处其中,有时候会不会也觉得挺艰难?怎样去应对?

李开复:也还好。面对艰难和挑战,每个公司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我可以给你讲个故事。我们公司有个训练,就是把员工带到一个“孤岛”,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设身处地为角色考虑,模拟不同人的心态。在作这个训练时,大家可以体会到公司人文方面的良苦用心。具体的训练内容我不能透露,因为这涉及公司的“机密”,不然后面的人去了就没意思了,但是负责这个课程的人每过一年会看到,微软的管理人员每年所表现出怎样不同的心情。刚开始打官司时(指美国司法部起诉微软垄断案),管理人员表现是火气很大,心里很不平衡,为什么会对我们这样不公平。然后过了两年,官司快打完的时候,管理人员的状态是很谨慎、很怕做错事,很怕又有麻烦。又过了两年,管理人员开始重视别人的想法,而且考虑问题不光想到自己,也开始为别人着想。其实只有我们赢得别人的信赖,客户的、股东的、外界的信赖,事业才会继续和壮大。

李纯 :下一步的理想是什么?

李开复:我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思考如何把高深的技术转移到对用户有用的产品上来。在中国与美国之间穿行,我是少数对这两者都能够懂得的人,跨越“研究”与“产品”这两个领域,我也是少数对这两者都有心得的人。

本文来自罗金艺还行吧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2-13
下一篇 02-13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