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训格言全鉴 典藏版pdf下载

2019年9月17日23:08:2941.5K 摘要《庭训格言全鉴》-康熙是一位“儒家化”的皇帝,他的《庭训格言》涉及为政、修身、养生、读书、尊贤敬老、生活常识等方方面面,基本都笼罩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与当今所弘扬的传统文化方向相当一致,其中所包含的教育思想至今看来仍然...

2019年9月17日23:08:2941.5K

摘要

《庭训格言全鉴》-康熙是一位“儒家化”的皇帝,他的《庭训格言》涉及为政、修身、养生、读书、尊贤敬老、生活常识等方方面面,基本都笼罩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与当今所弘扬的传统文化方向相当一致,其中所包含的教育思想至今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从《庭训格言》中既能看到康熙作为君王对自身的高要求,也可以看到他作为父亲和长辈,对子女晚辈的殷殷期望和关爱。康熙的训诫极为具体,生动,毫无做作、虚饰色彩,读之受益不浅。

庭训格言全鉴 典藏版 内容简介

《庭训格言全鉴》的原文部分系清代雍正皇帝根据其父康熙在日常生活中对皇族子孙的训诫追述而成,共246条,涉及为政、修身、养生、读书、尊贤敬老、生活常识等,语言质朴,内容丰富。这些训诫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其对清皇室子弟的教育和清王朝的发展延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部传统的皇家教子秘本,《庭训格言》在当今仍然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本书作者对《庭训格言》原文进行了分类整理,使主题集中,思想鲜明,并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与人们教育下一代的困惑,对康熙的传统教育思想作了时代化的解读。

庭训格言全鉴 典藏版 目录

齐家治国

事无大小详之以审

大小事务必搜本源

无适无莫义之于比

好问好察耳聪日明

好言好事无憾盛世

经典之书治世大法

法令之行惟身先之

应持大体府事允治

柔抚远人宣教安边

居安思危静观处变

身为人君忧心民生

秋审之事竭心尽力

厚待前朝得天下正

黄淮治理关系民生

读书治学

为学宜早精神专一

惑则求明错即改之

己若不知难断人非

人心谦虚学问则进

读书明理至关重要

为学之功在于日新

编订成书以利后人

工欲善事必先利器

进德修业缘于渎书

读书之法贵在循序

富贵贫贱皆宜勤学

为学之功贵在坚持

读书历事相互结合

立德明理

志为心用进德之基

圣贤之书万物之理

圣贤立言本自平易

多识前言以畜其德

人为圣贤在于积累

读书明理判定是非

劝诫之词古今名论

礼之为用范身之具

仁者爱广遍及万物

理非一端得非一处

来源不同识见亦异

权衡轻重不失其经

以义为利身劳心安

修身养性

修身治性谨于素日

人之习气决定一生

修身之道在于经书

大学中庸慎独为训

淡笑小节亦必循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良知良能本然之善

赤子之心人生真性

一心行善福履自至

见善而好见恶而恶

以恕存心己实受用

天下之事能忍为上

一念之微非理即欲

一念不正即而正之

杂念不起灵府清明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敬畏之心无时不存

持心坚定处乱不惊

贵人久坐涵养所致

涵养此心体谅他人

祛病养生

病不忌医当告始末

洞察病源对症下药

深究医理济世存心

勿轻灸病免身徒苦

居家在外惟宜洁净

饮食之制养身正道

各类果品食之以时

日常饮食宜身为上

保养身体重在衣食

养身饮食水最重要

不以口腹肆情炰脍

饮酒有节昏乱不侵

心情舒畅易于消食

寡思养神寡欲养精

人欲养身无暴其气

顺应自然于身有益

人至高年不能耐暑

年老历深不为所诱

谋略才艺

凡人学艺必始于易

音律之学贯通古今

诗之为教所从来远

曲解诗意牵强附会

唐代诗歌命意高远

书法之要在于心正

凡学一艺于身有益

自谓不能自误其身

量己之能知人之难

人之才行辨其大小

骑射之道幼学乃精

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诚信孝道

实心相待不务虚名

诚实守信不欺于人

久旱甘霖心诚所致

用人惟信不可偏信

不疑于人持诚相待

远地进奉诚心可嘉

敬神礼佛心必诚敬

追远致敬每事不忘

《孝经》一书万世人伦

诚敬存心实意体贴

昏定晨省竭尽孝心

家常礼数顺适为安

家世孝敬子孙富贵

以老为祝至老应幸

老年齿落益于子孙

惩恶扬善

国家权柄劝善惩恶

持斋为善首戒其心

人之眸子不能掩恶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归过于己感服他人

凡事留心防微杜渐

拂人之性灾必逮身

一心行善天必眷佑

彼善我善岂不美哉

惟欲人善忌讳杀戮

虚诈之事令其自败

忌奢尚俭

勤免饥寒俭以养福

诚能勤勉处处可耕

以劳为福以逸为祸

勤修不惰身安泽长

减用宫女节约开支

不喜贵物有用即佳

生性廉洁不奢于用

住房宽敞适意为宜

养生五谷珍重爱惜

广备蓄积灾年不忧

求实务用

知之为知言行一致

有实则名名实一物

凡事空谈不如眼见

偶遇灾害必自深省

五谷菜蔬观其收获

物随其姓随处可生

当尽人事以听天命

兵器变尺所用之异

文字之用天地至宝

种痘无恙皆得善愈

无益之物尽皆不用

以物赠人择其所需

教子管下

皇室子弟当遵国法

教育子女自幼当严

循祖之迹黾勉力行

祖父之基岂可易视

创业维艰守成不易

宫中太监不得干政

残疾之人不可取笑

为将之道身先士卒

兵禁安逸教之以劳

使令小人宽严相济

生活禁忌

喜庆之辰言语吉祥

终生所戒须当谨记

凡忌讳处必当忌之

忌讳之事同于古典

冠帽鞋袜不可同放

大雨雷霆毋立树下

儿童玩耍勿坐廊下

行止坐卧不可回顾

出外行营居处为要

疲惫汗马不可饮水

洁癖太过反为身累

山水初发忌饮河水

污秽之言切勿出口

好而知恶恶而知美

令人扶掖观之可厌

严禁赌博犯者治罪

旧瓷器皿未必洁净

南北饮食切勿效仿

成人所惧不可为之

社会科学

人生斯世相与周旋

我朝旧制多合经典

旧典古制断不可失

各国文字语音相协

白素之物最为吉祥

饮食均平人人遍及

出猎以时休养生息

度量权衡改易非一

占卜之学源于五行

吉凶异道不得相干

吉凶之期必选时日

重视人命深刻反省

使用鸟枪小心谨慎

洋漆华美水土使然

学人技术重在方法

参考文献

庭训格言全鉴 典藏版 精彩文摘

法令之行惟身先之

训曰:如朕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而人自从。即如吃烟①一节,虽不甚关系,然火烛之起多由于此,故朕时时禁止。然朕非不会吃烟,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吃烟;今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人?因而永不用也。

训曰:凡人有训人治人之职者,必身先之可也。《大学》有云:“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特为身先而言也。

【注释】

①吃烟:即抽烟,有的地方也叫吸烟。

【译文】

训言说:像我这样作为一国之君,要想法令得到实施,就只有自己率先身体力行,这样人们才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效法。比如抽烟这一小细节,虽然与治理国家大事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火灾的发生,大多是由于抽烟的缘故,所以我时时加以禁止。然而,这并不是我不会抽烟,我小时候在养母家,就很喜欢抽烟。如今要禁止别人而自己却仍再抽,拿什么使人信服?因而,我从此永不再抽烟。

训言说:凡是有训教人、管理人职责的人,必须自己先做到,然后才有资格训教别人。《大学》中有句话说:“君子只有自身拥有良好的德行,才能要求别人达到相应的要求;自己没有不良的嗜好和品行上的污点,然后才可以指责别人。”这是特意对以身作则的人来说的。

【解读】

制定法令,是为了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法令制定者,必须自己率先遵守,才能让其他人跟着效法。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则,再好的法规与制度也难以让人们心悦诚服地遵守。康熙作为一代帝王,是很清楚这一点的,因此在生活中极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哪怕是吸烟这一极为平常的生活习惯,他都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为了禁止别人抽烟,自己率先不抽烟。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要禁止某一种社会现象,必须先从自己做起,这样才有说服力,才能服众。在当今,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有许多法令法规需要推行,也同样需要领导者努力发挥示范作用,从自身做起,以得到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

居安思危静观处变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①,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

【注释】

①防范其未然:即“防患于未然”,意思是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对它加以防范。

【译文】

训言说:一般人在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应当像有事的时候一样,对可能发生的事情严加防范,那么事故也就不会发生了。如果在有事的时候,能够做到像没有事那样泰然处之,使自己内心的思虑安定下来,那么发生的事故也就会自生自灭了。古人说:“考虑事情的时候要小心谨慎周到细密,做事的时候要敢于担当不要缩手缩脚。”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当这样对待。

【解读】

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在事情还没发生之时就加以防范,自然也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真正有事时,也不要惊慌,冷静对待,就有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当今仍然免不了要面对各种祸患,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造成的损失提醒我们:对于灾害,我们应当及早有所防范,即便是难以阻止灾害的发生,也应当及早提醒人们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灾害带来的伤害。

为学宜早精神专一

训曰:朕八岁登极,即知黾勉①学问。彼时教我句读者,有张、林二内侍,俱系明时多读书人。其教书惟以经书为要,至于诗文,则在所后。及至十七八,更笃②于学。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讲论琢磨,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③。朕少年好学如此,更耽好笔墨。有翰林沈荃,素学明时董其昌字体,曾教我书法。张、林二内侍,俱及见明时善于书法之人,亦常指示④,故朕之书法有异于寻常人者,以此。

训曰:人在幼稚,精神专一通利;长成以后,则思虑散逸外驰,是故应须早学,勿失机会。朕七八岁所读之经书,至今五六十年,犹不遗忘。至于二十以外所读经书,数月不温,即至荒疏矣。然人或有幼年遭逢坎⑤,失于早学,则于盛年尤当励志。盖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壮而学者,如炳烛之光⑥。虽学之迟者,亦犹贤乎始终不学者也。

【注释】

①黾(mǐn)勉:勉励,尽力。

②笃(dǔ):专一。

③辍:中止,停止。

④指示:指点,示范。

⑤坎(lǎn):困顿,不顺利。

⑥炳烛之光:点燃蜡烛的光亮,用以比喻老年学习。典出于汉刘向《说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译文】

训言说:我八岁登上皇位继承大统,就已经知道致力于学问。那时候教我读书断句的老师,是张、林两位内侍,他们都是明朝时期读书比较多的人。他们教我读书,主要以经书为主,至于诗文,则放在学习经书之后。等到了十七八岁,我更加专心笃志于学问。每天在处理政事之前,五更时分就起来诵读。傍晚处理完政事之后只要稍有空闲,就进行讲论琢磨,竟然到了因为过度劳累,以至于痰中带血的程度,即便这样也没有稍作中断。我年轻的时候是这样爱好学习。同时,我更爱好翰墨。当时有翰林沈荃,平时以学习明代董其昌的字体见长,他曾经教我书法。另外,张、林两位内侍都见过明代擅长书法的人,也常常对我进行指点,所以我的书法与一般人不同,原因也正在于此。

训言说: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比较专一,没有私心杂念,思想通畅无阻;长大成人之后,思想就难以集中,容易意散神驰。因此读书学习以早为好,不要失去大好的学习机会。我七八岁时所读的经书,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六十年了,还没有忘记。至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经书,常常几个月不温习,就荒疏了。然而,有的人在幼年时期因为遭遇坎坷,失去了在早年学习的机会,那么在青壮年时期就应该更加发愤读书学习。幼年的时候开始学习,就好像早上初升的太阳的光芒;青壮年的时候开始学习,就如同燃起的蜡烛的光芒;即使到了衰迟之年才开始学习者,也比那些不学习的人贤明。

【解读】

少年时期,是最适合读书学习的大好时期。这是因为人在年少时思想比较单纯,没有私心杂念,精神集中。

康熙帝读书像

再加上少年的时候一般记忆力都比较强,学习的效果较之成年之后要好得多。故而,人们多主张立志宜当少年。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如此小的年纪就能够处理国家大事,拥有渊博的知识,是与他自幼勤奋好学分不开的。古诗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要等到老大无成之时再后悔少小时期没有努力。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衣食无忧,绝大多数人都享有教育资源和学习条件。然而,有相当多的父母并没有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他们只知道自己拼力挣钱,让孩子不像自己当年那样吃苦,尽量满足孩子的生活需要,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由于娇生惯养,又缺少必要的读书励志思想的指导,也不拿读书当回事。其结果,势必误了孩子的前途。故而,康熙所提出的读书当早的观点,不仅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有着高度的现实性,对我们今天如何教育孩子立志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本文来自抚琴绘长歌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2-13
下一篇 02-13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