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逻辑 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pdf下载

隐性逻辑 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 内容简介为什么薪水涨了,依然要跳槽?为什么对象劈腿,却不选择分手?为什么经验越多,选择越困难?为什么聪明的大脑更容易被套路?为什么我们如此相信小概率事件?……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很多人因为缺乏套路而苦恼。然而,比缺乏套路更糟糕的...

隐性逻辑 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 内容简介

为什么薪水涨了,依然要跳槽?

为什么对象劈腿,却不选择分手?

为什么经验越多,选择越困难?

为什么聪明的大脑更容易被套路?

为什么我们如此相信小概率事件?

……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很多人因为缺乏套路而苦恼。然而,比缺乏套路更糟糕的是迷信套路。很多人发现某种方法有效,就一窝蜂去模仿,而不是去思考方法背后的逻辑。

《隐性逻辑》是一本帮你搞懂各种套路背后逻辑的书。当一个人思考的时候,大脑通常采用的是熟悉的思考模本,并且很可能掉入思维陷阱之中。只有了解自己大脑思考的工作原理,以及熟悉各种思维陷阱,并正确运用思维工具,才能正确和有效率地进行思考。

本书涵盖了大量更优思维的例子和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正确思考,做出更好的判断和选择。

隐性逻辑 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 目录

导论:认识并切换我们的思考模本

1.为什么街道湿了,却没有下雨?

解决办法:不要过快地下结论

2.为什么总是在找别人的问题?

解决方法:多使用"否定后件"的提问方式

3.为什么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解决方法:更多时间、更多分析和更多自我批评

4.为什么说归纳法是危险的?

解决方法:启发法

5.为什么我们如此相信小概率事件?

解决方法:注意基础比率和蒙特卡罗效应

6.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贴标签?

解决方法:有意识地思考和观察

7.为什么金发玩笑让人智商变低?

解决方法:练习,练习,再练习

8.为什么多数人的智慧更高一筹?

解决方法:集体评估

9.为什么不相关的推荐价格这么相关?

解决方法:做好预算和收集相反论据

10.为什么我们更容易被熟悉的事物迷惑?

解决方法:保持头脑清醒

11.为什么薪水涨了,依然要跳槽?

解决方法:建立正面的框架

12.为什么对象劈腿了,仍然不分手?

解决方法:跳出"归因理论"

13.为什么肚子能代替大脑做决定?

解决方法:精神三级跳

14为什么相比得到,我们更害怕失去?

解决方法:李克特量表

15.为什么经验越多,思考越困难?

解决方法:发呆凝视

16.为什么聪明人更容易陷入僵局?

解决方法:想的越少越好

17.为什么要先行动再提问?

解决方法:"方法-目标-分析"

18.一叶障目的时候,为什么不能退回来?

解决方式:逻辑树

19.为什么钳子一定是钳子?

解决方法:利用"孵化效应"

20思考陷阱:为什么智商越高,创造力反而越低?

解决方法:提高信息处理质量

21.为什么大脑不喜欢创新?

解决方法:AnaMeta——类比思考

隐性逻辑 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 精彩文摘

无论我们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我们都会做出评价。无论它是美好的、有趣的,还是不好的、让人不开心的。当然,信息本身是中性的。如同照片本身只是事物的复制,起决定作用的是照片外面的框,它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解读这张照片的方式。学术界将这一现象称为"框架效应"。关注框架的不同,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如果我对你说:一个新的长期记忆训练的成功率是50%,你可能会从直觉上接受它,而且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另外一种情况--我对你说:这种训练方法的失败率是50%。我给出的信息是相同的,但是你认知的评估框架却迅速从"积极"转变为"消极"。

加薪问题

我们建立框架的方式影响了我们的决定。举个例子,在决定是否跳槽这件事情上,"框架效应"的影响非同小可。

问题:如果你的年薪涨了1000欧元,你是否还选择跳槽?

情况1:你本来没有指望加薪。

情况2:在最后一个月你已经期待年薪涨10000欧元了。

客观来说,两种情况下你的年薪都涨了1000欧元,只是在情况1中,你没有期待涨幅,在情况2中,你为涨幅设置了一个框架。那么,你现在的感觉是什么?

如果是情况1:你会欢欣鼓舞,因为你的年薪涨了1000欧元,你不想跳槽了。

如果是情况2:你会觉得受到了伤害,因为你的期望远远没有实现,你肯定会跳槽。

陈述是一种框架

让我们来做个假设:你所在的公司或学校为下一次流感爆发做准备,我们姑且称之为"千足流感"(禽流感和口蹄疫已经是过去时了)。研究预测,你所在的区域将有600人因此死亡。医生给出了几个方案:200人将会获救(方案A);600人有1/3的可能获救,2/3的可能没能获救(方案B);400人将会死亡(方案C);600人有1/3的可能不会死,有2/3的可能会死去(方案D)。你会做何选择?

在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的初始试验中,衡量方案A和B时,有72%的参试者选择方案A;衡量方案C和D时,只有22%的人倾向于方案C。但其实以上4个方案都是相同的,只是选取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文来自怪你过分美丽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2-13
下一篇 02-13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