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 邓小平南方之行pdf下载

摘要《起点:邓小平南方之行》的作者亲历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历史性影响的重大事件: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 零距离的接触,近距离的观察,无距离的沟通,升华了作者的思想,净化了他的灵魂,他抱着对伟人无比崇敬的深情和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解读邓小平,解...

摘要

《起点:邓小平南方之行》的作者亲历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历史性影响的重大事件: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 零距离的接触,近距离的观察,无距离的沟通,升华了作者的思想,净化了他的灵魂,他抱着对伟人无比崇敬的深情和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解读邓小平,解读南方谈话,解读1992年邓小平南方之行。

起点 邓小平南方之行 内容简介

1992年1月,邓小平南方之行和南方讲话,是在我国经济发展关键时刻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指导中国航船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向着更健康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起点》作者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当年负责全程安排、陪同邓小平在深圳、珠海的十一天巡视,零距离聆听教诲、讲话。作者耳闻、目睹,见证了历史上这短暂而极不平凡的一瞬,并以充满激情的文字把老人家的行踪、语言及周围人员的反应予以实录描述,记载下来,真切、生动,弥足珍贵。

同时,作者并没有把笔墨局限在邓小平同志近旁的人员或事情上,而是高屋建瓴,在时空连线上大大拓展空间。往前推移十四年,即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际与国内政坛变动,经济形势发展改革等诸方面重要事件、思潮、人文状况撮要纳入;往后,又将此番南行及讲话在全国各领域,特别是经济改革、开发区建设及社会思想、人文心理认识改变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予以列述。这样,这部著作就不但见证了邓小平南行的事件本身及意义,而且见证了南行后改革开放的新进程,从而揭示了南行的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确认了一个伟大理论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

起点 邓小平南方之行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一份改写历史的绝密电报

第二章 一个精心打造的视察方案

第三章 特区到底姓什么

第四章 改革开放是谁也挡不住的历史洪流

第五章 让全国人民都种一棵发财树

第六章 这里是最好的社会主义

第七章 1992年的春天故事

第八章 南方谈话的主要精神写进了中央的决议

第九章 南方之行引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第十章 老人家留给我一把做人的钥匙

后记

起点 邓小平南方之行 精彩文摘

T省灵山县被裹在一个长方形的河蚌里。张开嘴,是晶莹剔透的灵江,合上嘴,是满目水墨晕染的杜鹃。这里的杜鹃开得可真叫神奇!那阵势,像是老天爷抓了一把东北的发面引子,忽悠一下就这么撒向人间。引子得了仙气,落在人间就变成花了。这可不是一般的花,它挤挤囊囊吹喇叭似的往地上吹,河床上吹,山头上吹。还嫌不够,得着势头往树上吹,吹醒了漫山遍野十米八米高的杜鹃树,密密匝匝的花朵高低错落,红的如火,绛的如霞,绯的如少女脸上的笑靥,直把绵延的青山绿水打扮成人间仙阆。人们只见过坐卧在山间的杜鹃花丛,何以得见过这千年百年的杜鹃树?

别看这小小的穷乡僻壤,它也有天下一绝呢!

靠山缘那条路的杜鹃花丛中,隐隐约约出现一支队伍,三四十人,细细长长,随着山路朝县城方向蜿蜒而来。一个伢仔最先发现了他们。

伢仔在县城狭长的街市上滚铁环。他约摸七八岁,留着江南乡村时兴的“长命头”。铁环摇头晃脑在凹凸不平的鹅卵石路上艰难地滚着、颠着,眨眼间出溜几十米远,终于一头歪在树桩上。伢仔用铁钩钩起铁环,这一刻他定住了,猛地伸长脖颈,踮起脚,愣愣地朝远处瞟着,突然转身飞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扯着沙沙的嗓门喊道:“来啦来啦,解放军来啦!”

在一旁玩耍的妹仔听见喊声,也跟着踮起脚看了看,蹦了三尺高:“哎呀,快来看哪,还有女解放军叔叔呢!”分十分要紧的事,但是我现在真的不能告诉你们是什么事。也许不久以后会告诉你们,也许很长时间都不能告诉你们。反正,我现在必须走了。对不起了!”

我空着肚子,坐上了返回广州的汽车。望着窗外南国冬天特有的绿色,思绪万千。8年了,我对这一天期待已久。我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与伟人相处的机缘,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而我一来是工作的需要,二来是历史的恩宠,使原本十分普通和简单的我“不小心”成为了一出“历史大戏”里出头露面的角色。

孙中山先生说:华侨是革命之母。而我认为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还可以证明:华侨还是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力之一
老人家、叶剑英元帅等中央领导想把改革开放先行一步这副重担放到广东的肩上是有理由的,他们透彻地了解广东。因为广东省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位于远离北京的最南部,海岸线长达2400公里。用它做实验,不必担心因政治或经济的混乱对国家带来危机。同时它在国家财政收人所占比例不大,危及国民经济的风险很小,更重要的是广东有毗临港澳的优势,广东人有为了改变贫穷命运而敢为天下先的传统,众多的粤籍华侨又根植内地枝叶却遍布全球。

广东,史称岭南,古称南越。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000年至2500年,这里已居住着古代百越族及其先民。秦汉以来,由于军事、社会、政治、政策、商贸等因素的影响,中原汉族陆续南下,百越族基本上融合于汉族。我这个陈家,追根溯源还是来自河南,所以很多外省人刚见到我时,都觉得我身材高大,以为我不是广东人。我说:“我长着一副山东人的身材,说着一口广东的普通话,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中原人民不断进入岭南,开发岭南,使得岭南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最后孕育出根在中原、枝叶遍布全球的岭南文化。岭南文化采我国东西南北中文化之精粹,纳五湖四海之新风,融会升华,自成宗系。这种独树一帜的文化,使广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之窗、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进入中国的门户,也使得广东人思想更加解放、头脑更加灵活,富于开拓进取和敢为人先,富于包涵宽容和吐故纳新,富于求真务实和吃苦耐劳。

清末民初,英国《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莫理循对广东商贩有这样一段描述:“广州人属于中国的加泰隆尼亚人(即catanan,生活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亚),他们和苏格兰人一样富于创业精神,很容易使自己适应各种场合。他们吃苦耐劳,精明谨慎,雄心勃勃,即使在中国最偏远的地区都能看见他们。在所有中国人中,他们获得了机智敏捷的好名声。他们总是穿着深蓝色的衣服,脸上刮得干干净净,脚上穿着很好的草鞋,打着整齐的绑腿。他们具有旅行家的风采,有意识地把自身的优越感带到各地,带到他们要进行贸易、未出远门的野蛮人中。他们对我总是很有礼貌、和蔼可亲。”我觉得这一描述比较准确,在今天的广东人身上都还能找到这样的影子。

广东的自然环境和岭南文化的形成,使得广东自秦汉之后,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摇篮”。西晋的葛洪,在罗浮山和广州写下了《抱朴子》的著作,不仅发展和完善了我国道教的思想,而且还创立了世界最早的医药化学研究学和药物学。唐代的惠能生于、长于岭南,他是禅宗南宗的开创者,他的禅学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佛教在我国的广为流传。

进入19世纪的广东,更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继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第一次革命战争的策源地和根据地。洪秀全、洪仁王于、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发出了震惊全国的声音,其影响极为深远。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3个对20世纪中国的前途命运和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都与广东有着紧密的联系。孙中山是广东人,在广东提出了民族、民生、民主的“三民主义”;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期间,悟出了正确解决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面临之首要问题的真谛。

广东不但出思想家,而且还出革命家和革新者。洪秀全、洪仁王干、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廖仲恺、叶剑英、宋庆龄、宋美龄、谭平山、叶挺、张云逸,都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革命家或变革者。

广东的地理环境和岭南的民风民俗,使得广东自秦汉以来,就是我国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是从澳门人肇庆居留多年,然后经韶关北上的。林则徐在广州为官,是19世纪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实地考察粤港澳后,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容闳、詹天佑、邹伯奇等广东人则成为我国第一批留美归来的现代科学家。

1841年至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坚船利炮轰开,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广东的香港被割让,广州被列为全国5个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从此,中国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东的门户被首先打开。也就是从那时起,大批大批的广东人或被迫或自愿,背井离乡,下南洋,去东洋,闯西洋,奔南非,艰苦创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华侨华人3000多万,其中,广东籍的就有2000万人。这些遍布全球的“龙”的传人,每个人都有一段辛酸的历史,他们身处异国他乡艰苦创业,却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保留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尽力在经济上接济自己国内亲友,支持国家的建设——这是广东得天独厚的资源。正是在霍英东、马万祺、李嘉诚、何贤、梁球锯、郭炳湘、胡应湘、郑裕彤等广大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大力支持下,近20多年的广东发展才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孙中山先生说:华侨是革命之母,而我认为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还可以证明:华侨还是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力之一。

新中国成立,一切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都被废除。但香港、澳门仍然维持由英国、葡萄牙政府分别统治,而广东则以其毗邻港澳的地利,继续扮演着中国对外一个特殊联系通道的特殊角色。正因为如此,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历史再一次选择了广东。广东成为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瞩目。

自此,运动接连不断,难得的发展机遇就这样在20世纪50年代与广东擦身而过其实,早在1956年,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展不久,广东省就有过这方面的动议。当时亚洲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要求经济和政治独立的呼声不断高涨。一顶顶皇冠落地,一柄柄权杖易人。

本文来自西狸森溪寒风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2-13
下一篇 02-13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