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
作者:刘保全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pdf,txt
本电子书只供学习参考,请更多地支持正版图书。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内容简介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pdf电子书下载。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部分内容
刘保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曾任新闻学院资料室主任、“全国新闻核心期刊”评审专家;人大校工会常委兼宣传部长;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中国石油报》顾问;《新闻与写作》《传媒观察》等杂志社顾问。
1939年生,四川成都邛崃人。1960年被选飞行员入伍到空军部队,后改行从事新闻、宣传、秘书等工作。曾参与空军国土防空、训练及保卫边疆自卫反击战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还曾被部队派驻地方一县报主持近一年的新闻工作;曾因工作成绩显著,荣立三等功二次。于是将这些规律简要概括编著为《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一书。书中向读者一一介绍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如何抓问题的,是怎样进行访问、观察和调查研究的,是怎样求新的;新闻精品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是怎样写就的;新闻精品的语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新闻精品是怎样采写典型报道、人物通讯、经济新闻、会议新闻、批评报道的;新闻精品是怎样进行长期积累和精心修改出来的,等等。
书中的文章,曾先后在全国十多家新闻传播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并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本书是《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一书的姊妹篇,前者是就某一篇中国新闻奖精品的采写特点而言,后者则是从整体上分析中国新闻奖精品形成过程所写。
1 关于采访
沉下去得“蛟龙” 脚板底下出精品——新闻精品是用脚这样采写的
时下,“脚板底下出新闻”,“脚板底下出精品”这样一句被新闻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一个朴实无华的道理,却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冷遇。这些人认为,在网络、通信设备高度发达的时代,再提“脚板底下出新闻”已经不合时宜了。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一些记者靠从网上扒新闻,从别家报纸上摘新闻,从通讯员的来稿上窃新闻,从新闻发布会上“剪”新闻。难怪某报一负责人痛心疾首地说:最恨的是有的记者的“贪”、“懒”、“馋”。这些记者高高在上,不是大单位、大机关、大宾馆不去,没有好饭局不去,整天想的是赶场子、拿包子、拎袋子,写出的稿子不是应景,就是类同。这在过去简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假新闻、失实报道的出现,说到底,就是新闻工作者没有沉下去采访,丢弃了“脚板底下出新闻”惹的祸。为此才有了本文的题目,“脚板底下出精品”。
事实果真像有些人说的“脚板底下出新闻”、“脚板底下出精品”过时了吗?回答是否定的。3400米,3800米,4600米,5072米,随着海拔的升高,每前进一步,他都是在大口大口喘气、大把大把吃药、大瓶大瓶吊水的过程中坚持现场采访,一路艰辛,一路壮歌,写下了80余万字的作品。同样的道理,记者要抓住“蛟龙”那样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也必须沉到现实生活的“深水”中去。社会科学免费下载电子书《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的作者刘保全和新华出版社为本书的写作出版都付出了很多汗水。社会科学类书籍在线看书,《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在线看书。”这就告诉我们,谁要想写出新闻精品,就必须践行“三贴近”,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新华社前社长、著名记者穆青,据马艺撰文介绍说,在穆青后半生的30多年中,在河南一地,穆青就曾六访兰考,六下扶沟,六进辉县,四访宁陵,四上红旗渠,千里看麦浪,飞雪访农家……1993年秋冬,已经年逾古稀的穆青披着严霜,在中原大地奔走了22个县,行路近万里。
以第7届中国新闻奖特等奖作品《岗位作奉献 真情为他人》一稿为例,这篇人物通讯写的是北京市公交战线服务标兵李素丽的先进事迹。然后又跟随李素丽的车十余次,耳闻目睹了许多生动的素材之后,还采访了李素丽的同事及家人,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后又经多次修改润色而成。作者不仅把主人公满腔热情为乘客服务的言行写得活灵活现,还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李素丽把服务艺术化的过程和收到的良好效果,准确鲜明地反映在人物事迹的特点上,使作品主题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以第9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长江上游仍在砍树》一稿为例,文中有这样两段现场描写:“见到江面漂浮着上游漂运下来上万根三四米长、脸盆般粗的木头,小舟左冲右突一个多小时后才驶离码头。范长江新闻奖得主、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心副主任刘畅说:“在我的意识里,记者应该永远站在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职业价值的所在,它叫‘现场’。泥土者何?百木秀气之本,百花香气之源。万木千草,浓绿厚荫,姹紫嫣红,无泥无土,如何来?营养在泥土里,记者‘深’不下去,新闻作品也就没有了‘活力’和‘魅力’。记者不深人基层,不知大众所需所求、喜怒哀乐,如何能写出动人心弦的好作品?”
——只有迈开双脚深入采访,才能不断发现有价值的报道题材。以范长江新闻奖得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朱海燕的事迹为例,朱海燕同志为采写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先进事迹,他不顾糖尿病、高血压、心梗等高原之大禁忌,连续5次走上青藏线,10次翻越唐古拉山,奔波150多天,从海拔2800米的格尔木,一站一站往前走。东汉文学理论家王充在巨著《论衡》中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其中《青藏铁路全线开工》、《请过路吧 亲爱的藏羚羊》、《中国铁路实现飞天梦》三篇作品,先后荣获第12、13、16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三等奖。朱海燕笔下的一篇篇有关青藏铁路的报道,筑成了新闻中的一座高峰,那是他用生命打折的代价铸就的一篇篇新闻精品。“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本站的pdf电子书《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主要是由网络收集整理来的,最终著作权仍归属于原书的作者刘保全和出版商。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多多支持我们的图书出版事业,让辛苦写书的作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在此也要感谢新华出版社,感谢出版社为《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的出版所做的工作。本站只提供图书的试读版,同时欢迎更多的爱好读书的朋友来电子书下载网来分享更多好看的pdf电子书,免费下载您所需要的电子书籍。最后衷心感谢您下载《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pdf版免费电子书。
参考: 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
本文来自玩味不尽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