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问题 第二辑 内容简介
《设计问题》(第二辑)选译自Design Issues 2013年的重要文章,可以作为研究生的教辅读物和业界的参考读物,对于深化中国设计教育和提升设计实践水平有积极作用。
设计问题 第二辑 目录
序
协同设计:一个共同探究和构思的过程 Co-Design as a Process of Joint Inquiry and Imagination
1.引言
2.溯因推理或设计思维
3.杜威的实用主义
4.伦理探索
5.共同探究和构思
6.实际案例
7.结论
创造性实践与批判性反思:设计研究中的生产性科学 Creative Practice and Critical Reflection:Productive Science in Design Research
1.引言
2.四种探究策略
3.生产性科学的一个实际案例
4.关于原则和结果的反思
5.意义
人造物中形式与功能关系的再思考 Reconsidering the Form and Function Relationship in Artificial Objects
1.引言
2.生物学类比
3.前所未有的形式
4.物理功能和无形功能的复合体
5.升级回收产品
6.结论
服务界面设计:后现象学方法 Interface Design in Services:A Post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1.引言
2.郭本斯的界面设计方法
3.服务界面的后现象学方法
4.推进服务界面设计
5.透过服务反思设计
引入复杂性:绿色建筑设计的社会科学方法 Engaging Complexity:Social Science Approaches to Green Building Design
1.引言
2.引入复杂性所面临的挑战
3.社会科学视角如何增强对建筑设计的理解?
4.定位重点的过程
5.结论
DIY基础设施与设计实践的范围 DIY Infrastructure and the Scope of Design Practice
1.关于基础设施
2.DIY实践
3.克罗阿西娜:DIY基础设施的典范
4.DIY基础设施与设计实践的范围
喷涂袜子:伦理、施受事关系和产品服务系统的设计 Spray-On Socks:Ethics,Agency,and the Design of Product-Service Systems
1.未来的袜子
2.服务供应商
3.产品定位
4.穿戴设计
5.系统存在的原因
6.内部分配
7.结论
投票箱投票系统的替代设计方案 Design Alternatives to the Ballot Box Voting System
1.引言
2.电子投票平台间的区别
3.远程ICT政治投票系统设计准则
4.案例研究:运用部分标识的电话投票系统
5.阻碍政治电话投票系统的人为因素
6.结论
服务于设计研究的过程视频分析支持 A Support for Protocol Analysis for Design Research
1.引言
2.深入理解过程视频分析的过程
3.过程视频分析范例
4.目前可用工具的分析
5.确定开发转录工具的要求
6.辅助转录工具的开发
7.结语
从看到读:基于文本的观念艺术与排印话语 From Looking to Reading:Text-based Conceptual Art and Typographic Discourse
1.艺术中(作为艺术)的文本转向
2.作为观念艺术品的发行文本
3.作为观念艺术的排印设计
4.作为现成品的文本
5.作为观念艺术品的无差别连续文本
6.作为观念艺术作品的整合文本
7.与排印话语的关联何在?
日本广告字体设计中的文字图像化 Text as Image in Japanese Advertising Typography Design
1.引言
2.两支广告
3.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图文关系
4.语言的视觉维度
5.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字
6.文字的视觉起源
7.应用拉丁字母
8.结论
后记
设计问题 第二辑 精彩文摘
麦克·斯迪恩(Marc Steen)
本文译自《设计问题》杂志2013年(第29卷)第2期。
许多创新项目当下都是以协同设计的方式进行的(即作为创意合作的过程)。例如,“协同设计”这一术语可以指组织开放式创新过程,其中,来自不同组织的人分享、组合新的观念和知识。“协同设计”也可以指邀请用户或客户参与设计过程。甚至可以说设计都是协同设计,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过程。协同设计的方法有很多种,从以研究为导向的方法(如,应用民族志)到以设计为导向的方法(如,使用生产工具),并且注重用户的参与:从研究人员、设计人员接近用户的方法(如,可用性测试),到用户主动接近设计和研究人员的方法(如,参与式设计)。协同设计往往建立在(斯堪的纳维亚)参与式设计的传统基础之上。
本文采用桑德斯(Sanders)和斯坦伯斯(Stappers)所使用的术语“协同设计”,表明“集体创造力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之中”。另一个有用的定义是由克莱因曼(Kleinsmann)和法尔肯鲍(Valkenburg)提出的。他们认为,协同设计“是来自不同学科的参与者分享他们对于设计过程和设计内容的认识……目的是为了共同理解设计过程和设计内容……并实现更大的共同目标:将要设计的新产品”。这个定义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共享和综合上,以达到共同理解,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协同设计有很多好处:从完善理念的产生过程、服务或产品的开发过程,到提高决策和促进合作及创意,到提高用户和客户的满意度及长期的忠诚度。尽管协同设计作为一项战略非常重要,但却很少被研究者关注,它背后隐藏的理念也鲜有认真的讨论。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很多项目都贴上了“协同设计”的标签,从而造成了概念被淡化或者被混淆的结果。
笔者将在本文中探讨实用主义哲学如何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有效地组织协同设计过程。
本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注意(协同)设计是通过特殊的逻辑形式进行的,而且还不足以把设计理解为一种科学或工程形式。科学通常关心的是描述和理解过去或现在的情况以及发现“事实”,而设计关心的是构想和实现可选择的情况,关心的是事实和价值。此外,工程通常关注解决事先给定的问题,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而设计同时关注探寻多种问题的界定方法以及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案。笔者加上“通常”意在承认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实践做法与教科书或者管理话语中“通常”描述或规定的实践是相当不同的。大量研究表明,在科学和工程实践中,事实与价值往往交织在一起,同时被处理的,而且问题的设定和解决方案的形成都是探索和迭代的过程。
把(协同)设计过程看作是溯因推理过程可能更加充分一些。“溯因”一词是由实用主义哲学家C.S.皮尔斯提出来的,它是一种不同于演绎或归纳的推理:“演绎证明了既定的事实,归纳表明了事情的可操作性,溯因仅仅表明了事情的可能性。”
本文来自无言温柔天然对象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