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全鉴 典藏版 内容简介
管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儒、名、法、兵、阴阳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货币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管子全鉴》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目,对其进行解译,旨在使读者对管子思想有概括性的理解和认识。
管子全鉴 典藏版 目录
前言
牧民
形势
权修
立政
乘马
七法
版法
五辅
宙合
枢言
八观
法禁
重令
法法
兵法
匡君中匡
匡君小匡
霸形
霸言
问
戒
参患
制分
君臣(上)
君臣(下)
小称
心术
白心
水地
四时
五行
任法
治国
内业
小问
禁藏
入国
桓公问
地数
轻重甲
参考文献
管子全鉴 典藏版 精彩文摘
【题解】
《牧民》是全书的首章,为纲领性篇章。牧民即治民,就是统治、治理人民的意思。本篇主要阐述治国治民的原则和理论,分为“国颂”、“思维”、“四顺”、“士经”和“六亲无法”五节。“国颂”节主要阐明了治国的原则在于“张四维”,而“张四维”的前提是要“仓廪实”、“衣食足”;“四维”节主要阐述四维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四顺”节主要探讨了民心对于治国的重要性;“士经”当为“十一经”,阐述了治国驭民所需要的十一项经常性措施;“六亲无法”节说明君主治国的一系列具体准则。
【原典】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1],守在仓廪[2]。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4],四维张则君令行[5]。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6];守国之度在饰四维[7];顺民之经在明鬼神[8],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9],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10],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11],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12]。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右“国颂”[13]。
【注释】
[1]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2]仓廪:仓库。古时谷藏曰仓,米藏曰廪,此处并无分别。
[3]辟:开辟。举:尽,全。留:久,长期停留的意思。
[4]上服度:指君主的服饰及所用的器物合乎法度。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5]四维:即下文将要提到的礼、义、廉、耻。
[6]省刑:减少刑法。文巧:奇技淫巧,指过分奇巧而没有实用价值的制品、物件。
[7]饰:通“饬”,整饬、整顿。
[8]顺:通“训”,教化百姓,教化民众。明鬼神:尊敬鬼神,重视鬼神祭祀。
[9]菅:当作“荒”,懒惰、怠惰。
[10]璋:当作“障”,阻止,堵塞。两原:两种罪恶的根源,指上文“民妄”和“民淫”二者的根源是“上无量”与“文巧不禁”。
[11]上校:指冒犯、冲撞上级。校:抗拒,冒犯,忤逆。
[12]孝悌:古代最基本的人伦,敬奉父母为孝,恭顺兄长为悌。
[13]右:古人书写是从右向左竖行而下,所以称前面的文字为“右”。国颂:国家的根本法条。颂,本为一种诗体,此处犹如说“格言”。
【译文】
大凡拥有土地、治理民众的君主,必须致力于四季的农事,确保充足的粮食储备。国家财力充足,远方的人们就能自动来归附,荒地充分开辟,本国的百姓就能长久地留下来居住。粮食充足,人们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君主的服饰及所用的器物合乎法度,百姓的亲属间就可以相安无事;倡导礼义廉耻,君主的政令就可以贯彻推行。因此,减少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奇技淫巧;捍卫国家的法度,在于整顿人民的四维观念;教化民众的办法,在于尊敬鬼神、祭祀山川、敬重祖先,善待宗亲故旧。不遵从天时,财富就不能增长;不致力于农事,粮食就不会充足。土地荒芜空旷,人民也将由此而惰怠;君主奢侈挥霍无度,百姓就胡作妄为;奇技淫巧不加禁绝,人民就不守法度;不堵塞这两个根源,犯罪者就会增多;不尊敬鬼神,鄙陋的百姓就不能觉悟;不祭山川神灵,国家的权威和命令就不能远播;不敬奉祖宗,百姓就会冒犯在上位的尊贵者;不善待宗亲故旧,孝悌之道就不完备。礼义廉耻的不到发扬,国家就会灭亡。
本文来自扎女孩的小辫子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