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清静元为、逍遥自得的人生境界。其作品汪洋恣肆,才情横溢,妙趣横生,对后世的哲学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庄子道家智慧一本通》辑录了《庄子》内篇、外篇和杂篇的经典名作,全书通过点题、阅读提示、原文、注释、译文、眉批几部分,以及精美的手绘插图,对庄子的作品进行了深入解读,对庄子笔下的奇幻世界进行了精彩重现,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庄子的哲学主张、政治理想、人生境界和美学追求等。
庄子道家智慧一本通 插图注释眉批版 内容简介
《庄子道家智慧一本通》通过点题、阅读提示、原文、注释、翻译和眉批,以及精美的手绘插图,对《庄子》进行了深入解读,展现了先秦伟大思想家庄子的道家智慧。
庄子道家智慧一本通 插图注释眉批版 目录
第一篇 逍遥游
零零壹 北冥有鱼
零零贰 鹏鸟之事
零零叁 外力的作用
零零肆 万里之行
零零伍 生命之树
零零陆 见识大小的区别
零零柒 万物的规律
零零捌 名是实的影子
零零玖 德行与万物合为一体
零壹零 药方的作用
零壹壹 无用之妙用
第二篇 齐物论
零零壹 地籁、天籁、人籁
零零贰 大智广博
零零叁 对精神的理解
零零肆 事物的相对性
零零伍 肯定与否定规律
零零陆 古人对宇宙的认识
零零柒 宇宙之初的形态
零零捌 高深的道
零零玖 道德的光芒
零壹零 万物的标准
零壹壹 对圣人的理解
零壹贰 事物幻化的道理
第三篇 养生主
零零壹 人的生命
零零贰 庖丁解牛
零零叁 顺应自然
第四篇 人间世
零零壹 名利的诱惑
零零贰 与自然同在
零零叁 空明的心境
零零肆 天命与道义
零零伍 要小心谨慎
零零陆 显示自己的学问
零零柒 什么叫吉祥
零零捌 残疾人支离疏
零零玖 论无用与有用
第五篇 德充符
零零壹 论人的精神世界
零零贰 论命运
零零叁 叔山无趾
零零肆 不露才的人
零零伍 何谓无养
零零陆 人的情感
第六篇 大宗师
零零壹 论人的作为
零零贰 真人与真知
零零叁 天人合一论
零零肆 论死亡
零零伍 什么叫道
零零陆 得道之人
零零柒 人力与自然力
零零捌 论造物春
零零玖 礼的真正含义
零壹零 至高无上的道
零壹壹 丧葬礼仪
零壹贰 伟大的宗师
零壹叁 论进步
零壹肆 贫困的原因
第七篇 应帝王
零零壹 古代帝王
零零贰 圣人先正自己
零零叁 治理天下的学问
零零肆 圣哲怎样治理天下
零零伍 古人看相
零零陆 名利的坏处
第八篇 骈拇
零零壹 论连指
零零贰 天下正道
零零叁 天下事物的本性
零零肆 仁义改变本性
零零伍 对五味的解释
第九篇 马蹄
零零壹 伯乐识马
零零贰 共同的本能和天性
零零叁 马与人
第十篇 胠箧
零零壹 所谓的聪明人
零零贰 论盗贼
零零叁 论大盗
零零肆 圣人的权威
零零伍 天才的德行
零零陆 论智慧
零零柒 论追求
第十一篇 在宥
零零壹 自然常态
零零贰 论欢乐
零零叁 君子的喜好
零零肆 人心向善
零零伍 广成子
零零陆 黄帝与广成子
零零柒 云将巡游
零零捌 探求大道
零零玖 治国安邦之人
零壹零 论教诲
第十二篇 天地
零零壹 论无为
零零贰 万物归于同一
零零叁 朴素情感
零零肆 寻找玄珠
零零伍 尧的老师
零零陆 祝福圣人
零零柒 深奥的大道
零零捌 修道之人
零零玖 帝王的德业
零壹零 楚国游历
零壹壹 孔子的学生
零壹贰 圣人与天下
零壹叁 仁爱与忠诚
零壹肆 孝子与忠臣
零壹伍 论音乐
零壹陆 五色、五声、五味
第十三篇 天道
零零壹 自然规律
零零贰 论天乐
零零叁 天子的用心
零零肆 孔子论仁义
零零伍 讽刺圣人
零零陆 道没有穷尽
零零柒 论书籍
零零捌 齐桓公读书
第十四篇 天运
零零壹 天运之说
零零贰 太宰荡问道
零零叁 黄帝论演奏
零零肆 论孔子周游列国
零零伍 孔子问道
零零陆 孔子问仁义
零零柒 三皇五帝不是圣人
零零捌 孔子得道之说
第十五篇 刻意
零零壹 养神之道
零零贰 无尚之德
零零叁 何为圣哲
第十六篇 缮性
零零壹 论蒙昧之人
零零贰 论德业
零零叁 什么叫德道
零零肆 本末倒置的人
第十七篇 秋水
零零壹 北海神
零零贰 北海神如是说
零零叁 最大的最小的
零零肆 最精微的事物
零零伍 取舍之间的玄妙
零零陆 小不胜胜过大不胜
零零柒 命运与时数
零零捌 井中窥天
零零玖 君子推量
零壹零 鱼的快乐
第十八篇 至乐
零零壹 愚蠢的做法
零零贰 无为确定是非
零零叁 通晓于天命
零零肆 顺其自然
零零伍 死者语
零零陆 适应自然
零零柒 万物的造化
第十九篇 说剑
零零壹 文王好剑
零零贰 庄子准备劝说
零零叁 庄子游说文王
零零肆 讲述三剑
第二十篇 渔父
零零壹 持守其真
零零贰 渔父的分析
零零叁 八种毛病四种祸患
零零肆 什么是真
零零伍 尊崇大道之所在
庄子道家智慧一本通 插图注释眉批版 精彩文摘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育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日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颜回拜见老师仲尼,向老师辞行。孔子问:“你要到哪里去?”颜回回答:“我要到卫国去。”孔子问:“你去做什么?”颜回说:“我听说卫国的君主年轻气盛,办事专断l处理国事时非常轻率,看不见自己的过失;轻率地用兵而不知道怜恤人民的生命,死的人积满了山泽好像干枯的草芥一样,人民没有归附的地方。我曾听老师说过:‘治理得好的国家可以离开,治理不好的国家可以去,好像医生的门前有很多病人一样。’希望根据老师的这些教诲去实行,卫国或许还可以逐渐恢复元气吧!”
本文来自奶味小仙女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