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孙中山家世研究与辨析》将为您一一解答。要想了解这些问题,那就需要花点时间,跟随笔者做一次跨越时空的孙中山家世调研与争论历史总考察,以便领略其中的内里乾坤。
孙中山家世研究与辨析 作者:邹佩丛
孙中山家世研究与辨析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孙中山家世研究与辨析 内容简介
《孙中山家世研究与辨析》将让你了解孙中山的家世问题,自1930年由外界注意时起,即引起孙族人士、社会人士以及学术界的长期关注。在之后的70多年间,曾发生过广东东莞两乡争认孙中山祖籍的风波,发生过持“东莞说”与“紫金说”或“非客籍(或广府)说”与“客籍(或客家)说”者之间的3次争论,允其是第3次争论异常激烈,波及面广,长达15年之久。虽然到今天,孙中山研究界对孙中山家世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了,但在孙家内部和外界仍有不同的看法。
那么,孙中山的家世到底是怎样的?为何会出现不同意见?为何会发生数场争论?这当争论的目的与焦点又是什么?为何至今还没有取得共识?
孙中山家世研究与辨析 目录
孙中山、孙眉生前的相关活动、自述与知情者的相关记述
孙中山自述其出身与家世
孙中山在出国护照中改称自己是左±步头村人
孙中山参加“广东孙族欢迎中山家先生恳亲大会”
孙中山、孙眉偕眷到迳仔萌祖坟祭祖
孙中山、孙眉偕眷到左埗头孙族祠堂拜伯祖会宗亲
孙中山与族亲关系点滴
孙中山对美国友人林百克谈家世及早年事迹
党史会采访员的调查与“东莞县上沙乡说”的初步确定
邓慕韩的最初调查
关于《翠亨谱》的记述
竹高龙孙族祖墓与孙中山祖籍的关系
广州办事处通过刊登启事和发函形式“访查孙总理原籍事迹”
王斧的调查
东莞员头山乡民对“访查启事”的快速回应
东莞上沙乡孙族对广州办事处访查活动的回应
邓慕韩收转孙绳武等代表呈文给党史会总部
钟公任的复查
1931年初党史会文献对邓慕韩等人调查活动的记述
张德的访查与《寻访总理先族记》的发表
1931年8月党史会文献提到孙中山祖籍资料
“纪中”建校与崖口谭家山孙族坟场的形成
东莞“两乡之争”与国民党西南执行部的全面调查
员头山小学建设案引出政府部门对员头山为“总理先族故乡”之认证
张德的研究使孙中山祖籍问题节外生枝
国民政府政务委员会批复同意建设员头山小学
孙中山亲属编制、完善《孙总理家谱》
孙满、孙乾陪同邓慕韩赴上沙调查取证
员头山乡民认定员头山为“总理先族分支香山县的直接迁居地”
孙科为《建设月刊》题写刊名并复函孙受匡、孙洁生、孙广林
孙绳武等三地宗亲代表上书要求确认上沙乡为“总理先族分支香山县的直接迁居地”
陈去病对《〈总理家谱〉照录》的编订
国民党西南执行部催建员头山小学
党史会编印的《总理年谱长编初稿》采用“东莞县上沙乡说”
国民党西南执行部的全面调查
邓慕韩的继续调查
东莞县政府的复查
中山县政府的调查与呈复
广东省政府函复国民党西南执行部
西南执行部致党史会函
20世纪30年代的“东莞县上沙乡说”与学者的研究
《广州民国日报》刊登《总理年谱长编初稿纲要》
孙满、孙乾将孙眉、孙昌和孙蜒墓迂回翠亨
孙中山亲人编制《翠亨孙家列祖生殁纪念簿》
员头山乡孙洁生撰文指摘《总理年谱长编初稿》和孙绳武等代表的呈文与上书
党史会征求意见与编印《总理年谱长编初稿各方签注汇编》
员头山孙族人士致函胡汉民继续主张“员头山乡说
党史会人员编辑《革命识小录》
1933年党史会文献与孙中山祖籍
高良佐对孙中山祖籍东莞两乡之说之研究
邓慕韩的后期调查
孙威去世与孙家人士补录《孙总理家谱》
1935年党史会文献关于孙中山祖籍调研活动的记述
党史会修订《总理年谱长编初稿》
党史会编印《总理先代原籍及世系调查考订全案》
党史会编印《总理年谱长编初稿各方签注续编》
邓慕韩发表《孙中山先生之世系及家庭》一文
孙科到谭家山孙族坟场祭祖
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的修建及其陈列的相关展品
叶溯中与《中山先生之先世》
孙科与胡去非的《总理事略》
中山沙边孙族对孙中山家族来源的考证
客家学者对客家族群与孙中山系籍和祖籍问题的研究及社会动态
客家族群问题与孙中山系籍“客籍说”的缘起
关于客家人和外国人对客家族群问题研究的分析
关于孙中山系籍“客籍说”的资料与观点
罗香林对孙中山家世的进一步研究与“紫金说”的萌芽
罗香林与《国父孙公中山家世考》
罗香林的继续调研
吴稚晖《总理与中国革命》演讲与孙中山家世
罗香林的资料收集与《紫金忠坝孙氏族谱》的发现
罗香林认定《忠坝谱》为“孙中山祖籍家谱
记者留爪的调查与《国父世系考》的发表
罗香林的新调研
江西通志馆对宁都孙氏分支情况的调查
罗香林对福建孙氏的函查
罗香林致函忠坝人士请其提供相关资料
忠坝孙族人士自行向罗香林提供资料
孙桂香等追查复函下落及数次致函孙科
罗香林函复孙桂香等忠坝孙族人士并继续了解相关内容
孙科收转孙桂香等托交之函
邓慕韩发表《总理世系考证》一文继续宣传“东莞说
高良佐在《国父的家世》一文中仍提“东莞说
《国父家世源流考》的出版与“紫金说”的正式出炉
“两说”维护者的第一场争论及社会动态
党史会对“紫金说”的初步意见
社会部分人士对“紫金说”的认同
邓慕韩对罗著的批驳
孙科、邹鲁、罗香林对邓慕韩《(国父家世源流考)正误》一文的反应
罗香林撰文反驳邓慕韩
部分党史会成员对罗著的反应
《总理年谱长编稿抄本》与孙中山家世
孙桂香重修《紫金忠坝孙氏族谱》
高良佐由认同“东莞说”改为认同“紫金说
《孙总理足迹侧考》与孙中山家世
《孙总理故乡及家族史话》与孙中山家世
孙科为上沙乡题字“国父先代故乡
蒋星德所撰《国父孙中山先生传》采“东莞说
罗香林的《客家源流考》与孙中山家世
罗著再版与孙中山家世
孙妙茜去世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成立
李旭昭、杨连逢撰文谈孙中山家世问题
《国父年谱初稿》与孙中山家世
“两说”维护者的第二场争论及社会动态
谭彼岸撰写《孙中山家世源流及其上代经济状况新证》一文反驳“紫金说
罗香林撰写《国父家世流源再证》一文为“紫金说”辩护
《客家史料汇篇》与孙中山家世
李伯新等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工作人员通过调查访问收集口述史料
黄彦、李伯新调研孙中山的家庭出身
梁方仲研究《孙梅景等人卖田契》与《孙达成兄弟批种祖尝山田合约》
陈健夫《国父全传》与孙中山家世
傅启学《国父孙中山先生传》与孙中山家世
中原发表《国父的家世源流》一文主张“紫金说
《国父年谱》第一次增订本与孙中山家世
孙科《八十述略》之由来
罗香林《国父孙公中山的家世传统》与孙中山家世
孙科晚年谈话提到的“堂侄”是谁?
孙科复世界客属第二次恳亲大会筹备者函
李伯新继续收集口述史料
孙满收集家族资料与《翠亨孙家家谱略记》的发现
“两说”维护者的第三场争论及社会动态
孙甄陶首先对“紫金说”发难
孙治平与《翠亨孙氏先祖牌位纸》的发现
孙满对家世的研究及其看法
侯中一编制《国父孙中山先生族谱世系表》
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与孙中山家世
谭彼岸编制《国父孙中山先生族谱世系表》
《孙氏达成祖家谱》初稿与孙中山家世
孙满《恭述国父家世源流》
祝秀侠对“紫金说”的指摘
谢福健与《国父家世源流汇述》一书
钟正君对甄陶文、祝文及谭文的评述
陈淑英对家世的表态
钟源撰写《国父是客家人》为“客家说”辩护
孙满向党史会提交家世资料,主张“东莞说”和“非客家说
庄政撰文质疑“客家说
孙满继续提供资料给党史会
《国父年谱》第三次增订本与孙中山家世
江西两种孙氏族谱的发现与发现者对孙中山家世的研究
李伯新的调研
李卓枢的调研
胡伯洲的初步研究
东莞文史工作者对上沙乡“国父先代故乡”之说的首次调查
胡伯洲的深入调研
李伯新、邱捷的调研与《孙中山祖先并非由紫金迁来》一文的发表
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紫金地区的活动
谢福健在台湾撰文介绍孙承祖
邱捷撰写《中山的孙氏墓园》一文
上沙孙族自寻证据与东莞文史工作者对上沙的再次调查
邱捷、李伯新等人到上沙调查了解情况
紫金人士陈国岐撰文主张“紫金说
李伯新等纪念馆工作人员对翠亨附近孙族墓地的全面勘查
最近10年来的“两说”研究及社会动态
结论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孙中山家世研究与辨析 精彩文摘
传至六世祖乐川公,甫到铁城抵左步[埗]头乡而居焉”,至嘉庆六年三修时,又确定六世孙乐川于明朝洪武年问由东莞上沙乡迁居香山县左埗头;《左埗头谱》以孙常德第六代孙孙“稀儿讳上号乐川”为分支始祖,未提及孙乐南及涌口分支,而《翠亨谱》则仍按上沙系统排列世次,记载五世孙礼赞为上沙孙族迁香山始祖,六世孙乐千分居左涉头,翠亨孙氏乃孙乐南之裔。总之,就四地孙谱来看,各地族人在编修时都是各自为政,只收集本系统的资料,缺乏对祖先来源资料的横向核对,致使四地孙谱的记载互有出入。其中,《左埗头谱》的错误最多,问题也最严重。《翠亨谱》的记载也有错误(如孙瑞英的迁居时间、孙怀堂夫人的生年和孙植尚的世次),但相对而言,没有太严重的问题(孙瑞英的迁居时间可以根据该谱自身进行校正),如该谱虽记载“五世祖考礼赞公,妣莫氏太安人,生终年月无考”,但记载“六世祖考乐南公,生于成化己丑年”,“妣阮氏太安人,生于成化丙戍[戌]年”,据此可以推知孙礼赞为明朝成化(1465~1487)时人。又从孙乐南生年(1469)到孙常德生年(1298)相距171年,相隔5代,知其平均代问为34.2 年,虽比中国人的平均代问30年略高一些(主要原因应是上沙各代直系先祖多为第三房或第二房即其出生较晚所致),但很显然,《翠亨谱》的记载远比《左i步头谱》关于孙固是孙常德父亲(后来又确定孙常德为元末人,但仍认为孙乐川为明初洪武时人)的记载合理得多。
对上沙宗祠无孙稀宗牌位的情况,笔者认为这涉及由谁立牌位的问题。祖宗牌位一般由其后裔所制、所立,无论在宗祠还是祖祠中供奉,一般都要举行仪式。就孙氏五世、六世而言,《左埗头谱》记载“第由六世而上溯四世、五世,其坟墓之在上沙者,向未拜祭”,《翠亨谱》也记载孙乐千、孙乐南死在上沙,《上沙谱》则只记宗支关系,不涉及孙礼赞父子的生卒与葬地,甚至三地孙谱在谁分支香山的记载上也有出入。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孙乐千的坟墓在上沙,上沙宗祠也有他的牌位,这个牌位应是同治年间左埗头族人到上沙修复祖坟和宗祠时设立的,当时,左埗头族人还赠送了两副木联悬挂于上沙宗祠中。而孙乐南的坟墓,由其后人迁回涌口,故上沙没有他的坟墓,上沙宗祠没有他的牌位,也是正常的。再如,《左埗头谱》抄附的上沙某旧谱记载孙常德有3位夫人,但1930年上沙族人所修谱则记载孙常德有一位夫人,这从侧面证明1930年上沙修谱时,其始祖配偶的资料(坟墓、牌位)已经不全了。另外,涌口孙氏和翠亨孙氏因迁散四处,人少财薄,无力为上沙宗祠献礼。例如,从翠亨到涌口,不过10公里之遥,但翠亨孙氏族人已感到“拜扫路途遥远,来往艰辛”,故于光绪六年借“檀香山各叔侄(贸易生意)捐签银两回来”,将涌口村部分祖墓迁葬翠亨地区,可见翠亨孙氏人、财两淡,他们未向上沙宗祠献礼,未派人到上沙设立祖先牌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孙礼赞和孙乐南的遗骸均由涌口孙氏和翠亨孙氏共同管理(主要由翠亨孙氏管理),因家族财薄、势弱,翠亨孙氏族人只能就近到长房所在的左埗头祠堂拜祭伯祖,以联络宗族感情,间接对上沙先祖表示礼敬。1912年5月孙中山、孙眉一行偕眷到左涉头拜伯祖、会宗亲一事就很有代表性。由此可见,上沙孙氏宗祠没有孙稀宗即孙乐南牌位,并不意味着涌口孙乐南一族与上沙孙族之间没有源流关系,因为只要证明左埗头孙族与上沙孙族确有源流关系,同时又能证明翠亨孙族与左}步头孙族为两兄弟分支,且翠亨孙族也同时认同上沙为祖籍,这就足够了。
应该说,蒋、张二人的呈复,并不影响时人对上沙是“总理先族分支香山县的直接迁居地”这一观点的判断,但后来有些人过于看重《上沙谱》“支派图”上补录的文字和上沙宗祠无孙稀宗牌位的问题,甚至因此否定翠亨孙族与左埗头孙族和上沙孙族之间的源流与分支关系,在使问题呈现复杂化的同时,也使其认识走向了事实的反面。
本文来自清杉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