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谋天下刘伯温pdf下载

摘要●中国精英都应该知晓的“千古帝王术”! ●普通人更应该知晓的“做人、做事、处世之道”! ●拨开历史迷雾,为你展现“帝王师”刘伯温高超的政治谋略和灵活的处世哲学! ●对元末群雄逐鹿、明初政治斗争的史实有生动体现,战争场面宏大(鄱阳湖之战,南京攻城战,南昌守...

摘要

●中国精英都应该知晓的“千古帝王术”!
●普通人更应该知晓的“做人、做事、处世之道”!
●拨开历史迷雾,为你展现“帝王师”刘伯温高超的政治谋略和灵活的处世哲学!
●对元末群雄逐鹿、明初政治斗争的史实有生动体现,战争场面宏大(鄱阳湖之战,南京攻城战,南昌守城战),朱元璋、张士诚、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等人性格鲜明,各方势力对计策、阴谋的设计安排十分巧妙。

阳谋天下刘伯温 内容简介

本书从元朝末年刘伯温考上进士、初涉官场写起,由于他不懂官场规则,四次当官,四次出局,终于在最后一次辞官后与元朝廷彻底决裂,决心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在朱元璋多次邀请之下,欣然出山相助。刘伯温目光如炬,洞察大势,帮助朱元璋一步步击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扫平四海,成就了大明王朝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不世之功。

然而,功高盖主,为了制衡权力,开国之后朱元璋对刘伯温予以冷落、压制,更有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不断对他排挤陷害,明初官场的权力三角关系自此形成。身处朱元璋、淮西派的层层夹击之中,刘伯温能否躲过这重重刀光剑影?

本书将带您重回大明开国的峥嵘岁月和政坛现场,透过一幕幕紧张激烈的军事斗争、政治风云,层层剖析刘伯温高超的政治谋略、灵活的处世智慧与令人叹服的为官哲学,让您收获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启示。

阳谋天下刘伯温 目录

第一章 初入官场,不按规矩出牌,一再出局

第二章 彻底出局后大彻大悟:选对领导,站对队

第三章 窥探时局,选领导,等时机

第四章 人已选准,时机已到,出山!

第五章 先打黄雀,再打螳螂,免除后顾之忧

第六章 “挖坑计”:初试牛刀,池州之战一招坑惨了陈友谅

第七章 “无间道”:龙湾之战再次击败陈友谅

第八章 一招“围魏救赵”计,轻松破解安丰之围

第九章 火攻计+“葫芦计”:鄱阳湖大战一举终结陈友谅

第十章 各个击破,消灭最后的敌人张士诚

第十一章 不破不立,欲立先破:取代韩林儿才能真正实现独立

第十二章 草拟订国之策、安邦之法,成就大明帝国

第十三章 绝不能让淮西集团骑在浙东集团的头上

第十四章 政治遥控的艺术:留下棋子继续战斗

第十五章 从幕后回到台前,与帝王心术博弈

第十六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回京自辩,反击诬陷

第十七章 终极智慧:以己之死,最后摆胡惟庸一道

第十八章 刘伯温死后大明政坛的局势

附录 刘伯温生平大事年表

阳谋天下刘伯温 精彩文摘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几个月以来,杭州城里,一个在这里隐居了一年的人不断地听到从四面八方飞来的战乱消息,甚至听说徐寿辉的红巾军正大举逼近杭州。

形势十万火急,一时间杭州城里人心惶惶,但唯独此人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捶胸顿足,只是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叹息:“看来元朝彻底大乱了,真的要完了。”

发出这声叹息的人,名字叫刘伯温——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继姜子牙、张良、诸葛亮之后最有智谋的人,一个注定将要名垂青史、成为传奇的人。

有人看到这里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开口就骂:你这白痴,历史上还有很多人都很厉害,比刘伯温厉害的人大有人在,刘伯温只不过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而已,未必有传说中那么厉害,听你在这里瞎吹。

这话乍一听很有道理,其实很无厘头——既然有那么多牛人,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一大堆,要神化干吗非要神化刘伯温?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为什么一定要是他?

我想说的是,挑中他自有挑中他的道理。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神化一个人,前提是这个人一定要有非常大的被神化的价值,而且要有被神化的基础。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这个人一定要值得被神化,能被神化,而且被神化之后能让人信服。

其实,真正有本事的人不需要神化,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神话。

要知道烂泥是扶不上墙的,一般的泥也是不行的,真正能盖起高楼大厦的,都是钢筋水泥。

刘伯温就是这样实打实的“钢筋水泥”——政治谋略、军事韬略、天象、兵法、经史、文学无所不通,堪称旷世奇才、天才、全才。更重要的是,他利用自己超凡脱俗的谋略和能力,帮助他的老板完成了统一天下的雄图霸业。

不是一般的了不起,而是相当的了不起。

相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衡量和总结一个人的人生,最完美的评价其实只有两个字——“三立”。

“三立”就是立德、立功、立言。能拿到“三立”这张满分成绩单绝对比拿到“三好学生”(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难多了,要知道,能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都面面俱到并做到极致,比登天还难。能完美做到“三立”的人那都不是一般人,要么是圣人,要么接近圣人。

首先是立德。立德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排在第一位的修身,修身不是简简单单说没什么道德问题、不杀人放火、不坑蒙拐骗就行,而是忠、义、孝、悌、仁一条都不能少。

立德是“三立”中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因为儒家最重视一个人的道德修为。如果一个人立德都不行,那么对不起,他这辈子的“三立”大业没戏了。

曹操就是最典型的教材。平心而论,立功(镇压黄巾起义、扫平北方)、立言(《魏武帝集》)他都没问题,但因为他这个人一向我行我素,修身不够,做人没有原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奸诈残忍,杀人如草芥(比如梦中杀人、因军粮不够借粮官首级稳住军心),所以即使他武功冠绝当时,而且诗书传世,“三立”还是对他亮起了红灯。

立德这个相对比较容易做到,只要是正常人,一般都没啥问题。最严峻的考验是立功,最难的也是立功。

功分文治和武功。

文治注重的是治国才能,要求业务能力特别突出,富国安民是为最高境界。这在太平盛世实现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只要你有能力,有权,有资金,有手腕,能折腾,立功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武功才是最难的。武功当然不是指武术,而是杀敌报国、扫平天下。

所谓杀敌报国、扫平天下,首先你得确定你很能打,“很能打”的意思并不一定要你自己很能打,哪怕你只是个文弱书生,只要你能带兵打胜仗,能带团队干倒对手就是大本事。一个人再牛也牛不过一批人,以一敌万这事儿说说还行,项羽、吕布都是万夫莫敌,够厉害吧?万箭齐发分分钟能把他们射成刺猬。

其次,你得有一个可以让你发挥你很能打的本事这样一个形势、先决条件,也就是说要有仗可以让你打,太平年代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樊哙、李逵都只有在家杀猪的份儿。没有仗可以打,你总不能自己上街随便砍几个人就说自己立功了吧?

第三,你得明白武功是要建立在打过很多胜仗或者一战定乾坤的基础上的,不说要你百战百胜,但一定得是胜多败少或者前面打了多场败仗但凭借关键一战一举终结了一向强大的对手,这样也行,毕竟谁能笑到最后才是胜利。

三国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手屡战屡败,但他屡败屡战,终于在街亭一战打败诸葛亮,最后还把诸葛亮活活气死,彻底终结对手,成了最后的大赢家。类似的还有清朝的曾国藩,跟太平天国PK(对决)前期一败再败,但屡败屡战,最后居然把太平天国给灭了,也成了最后的赢家。

很明显,像司马懿、曾国藩这样的人,尽管打的败仗远远多于打的胜仗,但从最终的结果上来看,他们毕竟都消灭了对手,笑到了最后,所以他们立的功足以盖过以前的过。

本文来自再可爱一点好了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2-14
下一篇 02-14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