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治理 从汶川到芦山的中国探索pdf下载

摘要《灾害治理:从汶川到芦山的中国探索》风险管理和危机治理方面前沿研究之作。灾害治理 从汶川到芦山的中国探索 内容简介《灾害治理:从汶川到芦山的中国探索》主要依据应急管理的时间-组织-决策模型以及刺激-表达-反应(stimulus-representation-response, S-R-R)模型,...

摘要

《灾害治理:从汶川到芦山的中国探索》风险管理和危机治理方面前沿研究之作。

灾害治理 从汶川到芦山的中国探索 内容简介

《灾害治理:从汶川到芦山的中国探索》主要依据应急管理的时间-组织-决策模型以及刺激-表达-反应(stimulus-representation-response, S-R-R)模型,同时借鉴台湾地区9·21地震评估、美国9·11事件评估、香港SARS事件应对处置、伦敦地铁爆炸事件应对处置以及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应对处置等国际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模式、方法和经验,建立如图1所示的应对处置框架。 本书将侧重于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并选择典型性案例进行剖析,力求实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灾害治理 从汶川到芦山的中国探索 目录

前言

一、严峻挑战: 全球及中国自然灾害发生概况

二、实践纵览: 从汶川到芦山的应对之变

三、路径探寻: 灾害应对与社会治理

第一章灾害的社会冲击: "决策困境"或"机会窗口"

一、灾害风险管理的治理特性

二、灾害应对与跨部门协作

三、案例回顾: 汶川地震应对中的跨部门协同

四、"机会窗口": 一个多源流的分析框架

五、小结

第二章灾害应对的中国模式: 1949年以来的历史演进

一、历史回顾的起点和框架

二、中国灾害应对模式的演进分析

三、小结

第三章乡镇灾害应对的困境分析: 亟待破题的灾害治理

一、乡镇灾害风险管理能力评估框架

二、比较研究案例的基本情况

三、乡镇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发展比较: 从汶川到芦山

四、乡镇灾害应对的困境分析

五、小结

第四章韧性与协同: 灾害治理中的政府变革

一、灾害应对中的"政府失灵"

二、理论视角: 基于抗逆力建设的协同治理

三、芦山地震应对"雅安模式"的创新历程

四、"雅安模式"的演进过程: 基于抗逆力的响应

五、"雅安模式"的创新内核: 政社之间的协同治理

六、小结

第五章从联合到联盟: 灾害治理中的社会组织

一、灾害应对中的社会组织参与

二、从汶川到芦山的模式变迁: 联盟的涌现

三、联盟动因探寻: 以"壹基金联合救灾"为例

四、小结

第六章社会责任: 灾害治理中的企业参与

一、企业参与灾害应对的新动向

二、"创新,催化,共享价值": 英特尔公司案例

三、巨额捐赠背后的企业慈善逻辑: 加多宝集团案例

四、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三位一体网络: 腾讯案例

五、小结

第七章倡导联盟: 灾害治理中的制度学习机制

一、智库的定义及讨论

二、灾害情境下的智库运行

三、案例简介: 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

四、案例分析--基于倡导联盟的政策过程

五、小结

第八章总结与展望: 新常态下的灾害治理体系

一、思维转型: 基于抗逆力的风险治理

二、路径变革: 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

三、过程优化: 有效互动的制度学习

四、基础建设: 有机融合的灾害法治

后记

灾害治理 从汶川到芦山的中国探索 精彩文摘

随着灾后重建的进展,制度主体面临的决策情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都在期待这一创新是否可以引致中国今后灾害应对机制以及公民社会等长期的制度化政策变迁。遗憾的是,机会窗口并不是永远的打开,有时候机会稍纵即逝。总体上看来,中央政府层面,已经逐步走出了巨灾后政府失灵的决策困境,进入常态下的国家治理格局。地方政府层面,客观上由于中央政府采取的大规模的政府问对口援建,会对社会组织的重建参与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主观上,之前大部分地方政策制定者期望建立“公民捐款——社会组织筹钱——政府花钱”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得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大部分还停留在计算型信任、关系型信任两个层面上,即便是在协调机制上有所突破的绵竹模式,也更多着眼于有利于资源引进的角度上,并没有完全上升到制度型信任。机会窗口的出现,使得汶川地震的应对中出现了一些政府与社会有机协同的社会创新行动,但能否真正形成社会的制度变迁,还有待长期的观察。后文中将结合2013年芦山地震应对情况进一步分析。

本文来自不择手段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2-15
下一篇 02-15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