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 教育何为 作者:朱永新,陶新华
面对疫情 教育何为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面对疫情 教育何为 内容简介
疫情来临之时,教育何为?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坚守教育的根本,反思教育的目的。面对这次疫情,教师要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能不能把灾难当作教材,把危机变成机遇,真正重新构建我们的教育?
《面对疫情,教育何为?》 由朱永新老师、陶新华老师主编,汇集了多位资深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的20篇思考及实践:疫情之下,教师如何缓解不安情绪?教师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如何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如何使用线上教育资源?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共育?
面对疫情 教育何为 目录
本书编委会
序言 灾难面前,教育应该做什么?
1.生命无价:从这场疫情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2.自我对话:疫情下教师如何缓解不安情绪?
3.放慢节奏:疫情下教师如何自我照顾?
4.接纳隔离:疫情下教师如何安排独处生活?
5.勿焦勿惧:疫情下教师如何保持良好心态?
6.科学统筹:疫情下教师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7.安身安心:疫情下师生如何共克时艰?
8.共同涂鸦:疫情下教师如何打开学生心扉?
9.心理援助:疫情下如何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
10.患难与共:疫情下如何重构师生关系?
11.定制学习:疫情下如何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
12.以读攻毒:疫情下如何用经典疗愈身心?
13.在家学习:疫情下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14.网络教育:疫情下如何使用线上教育资源?
15.家校合作:疫情下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共育?
16.灵活应对:疫情之下教师如何练就领导力?
17.抚平创伤:疫情后教师如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18.公共安全:疫情下如何进行国家安全教育?
19.指挥若定:疫情下校长如何做学校的定海针?
20.奠基生命:学校如何补上生命教育这堂课?
附录 把“停课不停学”的好事办好
面对疫情 教育何为 精彩文摘
5.勿焦勿惧:疫情下教师如何保持良好心态?
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何源
情境1
陈老师是一名51岁的中学教师,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新闻中说如果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感染病毒后原先的病情可能会加重,所以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陈老师感到恐惧与焦虑,他特别担心万一被感染了会迅速摧垮自己的身体,之前制定的假期工作与学习计划几乎全泡汤了。陈老师每天沉浸在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担忧中,既浪费时间又觉得什么事情都做不了,睡眠也出现了问题,躺在床上很久都难以入眠,不知道该怎么办。
分析
对我们人类来说,焦虑与恐惧的情绪是特别重要的两种情绪,它们都是应对危险的基本反应,属于警报系统。焦虑与恐惧的区别在于:在过去、现在与将来三个时间维度上,焦虑指向未来的危险,而恐惧指向当下的危险。两个情绪的目的都是让我们能够作好准备应对目前或潜在的危险事件。如果没有应有的恐惧,很多人都会丧失生命,所以恐惧是用来保护我们的。国家目前正在实施的关闭部分公共场所、限制人员流动等措施正是将病毒与我们人类进行隔离,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战斗行为。
当人处于焦虑与恐惧中的时候,人的交感神经是处于兴奋状态的,会引起血压升高,血管收缩,但是如果长期处于焦虑与恐惧状态下,交感神经会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身体功能会出现紊乱,比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会出现问题,从而可能产生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似的某些症状,更加剧了我们的焦虑与恐惧。
反之,有部分人群在该提高警惕的时候,反而无所畏惧,不注意自己的防护,这也是不合适的情绪与行为。
总而言之,所有的焦虑与恐惧情绪本身都是没有问题的,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有的人对此种情绪使用得过多或过少。如果使用得当,情绪就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但是如果反应过度或反应过少,都会对我们造成损害。所以上述情境中的陈老师属于情绪使用过多、反应过度,从而影响了他的生活与工作质量。针对这位老师的情况给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本文来自转身以后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