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化学探索历史 作者:牛月
化学 化学探索历史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化学 化学探索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冶金冶炼、炼丹制药、生活制品等三部分,介绍了冷锤和热铸冶金技术、早期的铜矿冶炼技术、首创的胆水炼铜法、黄白术中的化学成就、化学实验的水法炼丹、火药与炼丹制药实践等内容。
化学 化学探索历史 目录
前言
冶金冶炼
冷锤和热铸冶金技术
早期的铜矿冶炼技术
首创的胆水炼铜法
炼铁炼钢中的化学工艺
炼丹制药
黄白术中的化学成就
冶金性质的火法炼丹
化学实验的水法炼丹
火药与炼丹制药实践
生活制品
煎煮食盐的化学成就
饴糖和蔗糖化学工艺
独树一帜的酿酒化工
醋酱酵制与化工技术
染料和色染化学成就
油漆技术与化学工艺
化学 化学探索历史 精彩文摘
在制陶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高温技术,为金属的冶炼、提纯和熔铸创造了条件。冶金技术的出现,成为人类继烧陶之后运用化学手段来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又一辉煌成就。
冶金技术的推广和发展直接导致了工具的变革,无疑这将对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面貌的改变产生革命性的作用。
冶金技术的发明把人类生活从野蛮时代推向了文明的殿堂;而人们对金属有所认识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在选矿和冶炼金属的实践中,有关金属的知识逐渐积累起来了。
冷锤和热铸冶金技术
冶金作为一门古老的技术,在国内外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类由使用石器、陶器进入到使用金属,这是人类文明的一次飞跃。
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要比欧洲国家早,尤其是在掌握铸铁及热处理技术方面。我国冶金技术起源于新石器早期。
当时人们在采集石料过程中发现了天然红铜,并对其进行冷锤成型和热铸,由此拉开了冶金历史的序幕。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又从共生矿中提炼出铅、锡等金属,体现了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这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典型范例。
有一次,在新石器早期,华夏部落里有个人无意中将红铜器物落入火炭之中,发现在加热中,红铜变软,甚至熔化改形。于是,他把另一块红铜放在陶质器皿中加热熔化,又用石范将熔化的红铜铸成自己想要的一个模型。
他把这一做法告诉了其他同伴,人们也用这个方法铸造自己喜欢的小饰物,还有生活用品等。就这样,我国冶金历史从加工利用和冶炼铜及铜合金开始了。
人们在采集石料中,偶尔发现了与一般岩石不同的天然红铜。它们混杂在铜矿石之中,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美丽的金属光泽。
在古人的眼里,这些天然红铜是一种奇特的、便于锤打改形的、闪烁着光泽的“石头”。
由于它们质地柔软,古人就用质地坚硬的岩石对其进行锤打,加工成简单的装饰品等小器物。这是古人加工的第一种金属。
从冷锤成型到热铸,对人们认识有关金属物质是一个飞跃,有着深远的意义。热铸技术较少受到原料的多寡、形状的限制,所以得到了推广和发展。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就是佐证。
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的齐家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批铜器,近30件,包括刀、锥、凿、环等,经分析其含铜量达99%以上。其中不含炼渣等杂物,多数是锻打成型,个别的是熔铸的。它们是天然红铜的制品。
一般来说,天然红铜的纯度是相当高的,大多只含微量的锡、铅、锑、镍等金属杂质。而用原始技术所冶炼出的纯铜,往往不仅含有较多的与铜矿石共生的金属元素,如铅、锡、锌、铁等。而且由于冶炼温度不够高,铜与炼渣未能很好地分离,以至于又会夹杂有硅、钙、镁、铝等的氧化物。
通过对甘肃省广河、永靖、玉门的齐家文化遗址,还有火烧沟文化遗址、山西省夏县东下冯文化遗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夏家店文化遗址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器的分析,发现了一些天然红铜的制品。
这表明,在新石器时期早、中期,我国的部分地区的确存在一个铜石并用的时代。
随着制陶技术与高温技术的发展,热铸红铜的推广导致冶金技术的发明。从锻打金属发展到熔铸金属,再发展到开采矿石、冶炼金属,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自然铜往往是夹杂在铜矿石之中的,在选拣自然铜中必定会连带那些含铜量较高的铜矿石一起采得。再者,自然铜生锈变绿,与自然界某些矿石,如孔雀石、蓝铜矿等很相似。
这些相似或相近的矿石很可能被同时放入陶制器皿中被熔铸。铜的熔点约为1083度,而孔雀石等氧化铜一类矿石只要在800度左右即可被炭火还原。
因为铜矿石比自然铜的熔炼更容易,所以在熔铸自然红铜的过程中,人们进而掌握了铜矿石的选择和冶炼,使远古时期的冶炼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由于金属矿的共生,人们采用铜矿石冶炼出来的铜相当部分不是很纯的红铜,而是铜合金。而当时的人们不可能区分单一矿和共生矿,也没有合金的知识,只能注意到用不同的孔雀石炼出的铜在颜色上有些差异。
本文来自少年我念你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