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战后二十年中国文学研究
作者:黄万华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格式:pdf,txt
本电子书只供学习参考,请更多地支持正版图书。
战后二十年中国文学研究内容简介
《战后二十年中国文学研究》pdf在线阅读。
战后二十年中国文学研究部分内容
战后二十年:中国文学新的历史进程
“五四”文学革命开始的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尽管有种种曲折、分化,但一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前,整体上仍有着“一脉”相承的进展。其中的重要原因,自然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始终呈现向前发展的态势。
这一情况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及其残酷性而产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文学由此进入了一个不得不面对许多新课题的新时期。
对于193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中期的文学,迄今为止的文学史都按照“四十年代文学”和“十七年文学”的视域、思路构建。这种研究格局正呈现出它难以克服的几种缺陷。
一是遮蔽了抗战八年文学与国共全面战争时期文学的重大差异,因为如果我们认真仔细地考察1945年至1949的文学,就会发现它跟八年抗战时期文学有很大差异,而更多地联系着1950年代文学,甚至在许多方面构成着1950年代文学的先声。
香港、台湾光复后的文坛现状,就很能说明当时中国面对的问题已经很不同于抗战时期了。在二次大战结束前四个月做出的“两个中国之命运”决战的预见构成了1945年至1949年的历史进程,也决定性地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文学走向。自然,决定“两种中国之命运”的主战场是在二次大战结束后的解放区、国统区,决定胜负的也主要是军事、政治力量。因为当中国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完全被纳入“两种中国之命运”决战的轨道时,新的曲折性已不可避免,此时香港、台湾既联系着整个中国命运,又不同于内地状况的存在,为1949年后中国现代性的曲折展开提供了“另类”空间的可能,也为中国文学多种历史可能性的出现埋下了“伏笔”。但香港、台湾的存在仍是不可忽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政治与军事上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在文化建设上也以其远见卓识和有效策略,迅速在国统区发展壮大自己的文化力量。本册书于2008年1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pdf,txt格式电子书下载《战后二十年中国文学研究》书的作者黄万华跟人民文学出版社都为了本书付出了辛勤劳动。黄万华完成战后二十年中国文学研究》在线电子书。黄万华通过对战后香港文学资源的大量占有,还原了左翼文化在战后香港的发展、布局及地位,从而令人信服地指出,四十年代末香港文坛流行的话语,以及所展开的一系列作家批判(批判沈从文、萧乾、朱光潜、胡风等),实际是五十年代大陆文化和文学运动的预演。香港本土作家“真正意义上的香港文学”的边缘状态,南来作家“居高临下”的对香港殖民地及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是怎样构成那个时期作为大陆左翼文化另一中心的“香港文坛”的,在黄万华的文章中,都有客观的论证。
黄万华,浙江上虞人。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带头人。曾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入选国家精品课程。教学之余,主持承担三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八项省部级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获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出版著作有:《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文化转换中的世界华文文学》《中国和海外:20世纪汉语文学史论》等10部,主编《美国华文文学论》等4部,参与主编《中国文艺社团流派辞典》等4部,参与..。本站的pdf电子书《战后二十年中国文学研究》主要是由网络收集整理来的,最终著作权仍归属于原书的作者黄万华和出版商。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多多支持我们的图书出版事业,让辛苦写书的作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在此也要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感谢出版社为《战后二十年中国文学研究》的出版所做的工作。本站只提供图书的试读版,同时欢迎更多的爱好读书的朋友来电子书下载网来分享更多好看的pdf电子书,免费下载您所需要的电子书籍。最后衷心感谢您下载《战后二十年中国文学研究》pdf版免费电子书。
参考: txt电子书 战后二十年中国文学研究
本文来自北蕭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