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来了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生存法则 内容简介
如果将来我们的生活完全被智能机器人所掌控,那么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我们人类将如何生存?
就在不久前,工厂的工人们开始担心,不久以后,他们的工作可能将会被智能机器人所替代。心怀焦虑的不仅是工厂的工人们,连大学教授也开始焦虑起来。
因为人工智能具备自动学习的能力,因此,教授们的工作也有被机器人替代的危险。
有些人认为自动化会对劳动阶层的蓝领工人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这并不准确。本书的观点是,自动化已经让上一代人中的劳动密集型蓝领工作打了折扣,下一轮自动化真正冲击的将是那些以前未受影响的白领工人,比如中层管理者、法律界人士和医疗专业人员。
你也许觉得你的工作是安全的,那么,真是这样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有必要来读一读这本机器人来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生存法则。
因为这是第一本全自动化时代,人工智能社会的生存指南,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预测即将到来的那个人工智能社会。它可以在全新智能的经济社会中为我们导航。它一步一步地告诉我们,怎么做才能让我们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仍然保有我们自身的价值。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生存指南,写得通俗易懂,即便我们对人工智能一窍不通,也看得懂这本书。
此外,这本书还详细地阐述了我们的工作为什么会存在被取代的危险,我们是怎么失去我们的工作的。
最为重要的是,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步骤,教我们如何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怎么做才能变得无可替代。
机器人来了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生存法则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部分 人性
第一章 像人一样思考
在重复性工作上,你无法战胜机器人
对白领工作的威胁
那么,我们都在劫难逃?
人类应对未来经济所应具备的特质
主导性特质(四种)
支持性特质(七种)
协调各种特质
以特质为基础的思维
打破常规的创新者
萨伊定律(Say's Law)
第二章 自动化的威胁
机器人使美国强大
更广泛的经济
技术进步周期
几乎免费的劳动力
最低收入保障
硅谷国王的崛起
第三章 助力弱势群体
历史善待弱势群体
用技术消灭弱势
技术在行动
做技术的早期采用者
第四章 寻求实用的教育
文凭
文凭重要吗?
基于授课的教育的灭亡
重要信息
第五章 将知识转化成智慧
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机器人只是工具
虚拟机器人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
第六章 培养你的人情味
跟随你内心的罗盘
什么是人情味?
符号中的象征意义
感情
智慧
数据、事物和人
第二部分 创业精神
第七章 像创业者一样思考
攻其一点,马上行动
私人服务还是大宗交易
雇用机器人
资金
概念验证
未来纳税
第八章 创造性优势
逻辑的局限性
原创内容
建立个人关系
创造价值
创造力成功的关键因素
幸福感与人情味
第九章 经济学入门
四种生产要素
资本
土地
劳动力:在等式之外
创业精神与富于创造力的人情味
第十章 将人情味化为金钱
应用经济学
通勤思维实验
概念唯一的简历
自由职业者
第十一章 未来的职业机会
白领与蓝领
预测制造业走势
在企业结构外思考
解决问题
医学界的机器人
新兴经济体中的机器人诊断
克服制度阻力
拥抱创新
第三部分 积蓄
第十二章 像积蓄者一样思考
经济现实
拥有增值资产
观察变化中的市场条件
收入不均衡
第十三章 房地产
购买房地产的经验法则
可居住区的增加
室内农业和土地用途
迁移到偏远地区
下降的房地产价值
第十四章 债权工具(债券)
债券利率预测
准入门槛的降低
上升的利率
第四部分 投资
第十五章 像投资者一样思考
积极投资不是投机
泡沫的形成
规避“前沿”技术
重要信息
第十六章 商品
短期投机
长期对冲通货膨胀
通胀与通缩的拉锯战
技术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第十七章 公司所有权(股票和交易所交易基金)
股票还是交易所交易基金?
降低特定行业股票风险
辅助机会的赢家
关于股票的最后几句话
结束语 机器人来了
机器人来了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生存法则 精彩文摘
在历史转型时期,不墨守成规的人物总能脱颖而出。你要在机器人革命中生存下来并茁壮成长,就必须打破常规。机器人不过是齿轮上的齿,你要在自动化时代找到自己的相关位置,就必须做齿轮的发明者。
第一章 像人一样思考
你可能很熟悉杜撰在亨利?福特(Henry Ford)身上的一句话:“如果我问人们想要什么,他们很可能会告诉我要跑得更快的马。”这句话实质上是在说,进步不源于消费者,而是源于创新者。类似的推理也可用于人们因不愿让机器人取代自己的工作而进行的抗争中,尽管这种取代不可避免。
如果你问雇主他们想从雇员身上得到什么,他们可能会说,想得到“迅捷、廉价、更有成效的生产效率”。但是,这些可不是人类身上现成的配套技能。人会疲倦、会厌烦、会遗忘、会情绪化,时不时地还会展示出自我毁灭和反社会的行为。机器绝没有这样的缺陷,它们只会执行命令。如果你是雇主,你会雇谁?
在重复性工作上,你无法战胜机器人
20世纪90年代以前,汽车制造商雇用成千上万的技术工人给汽车喷漆和电焊。现今这些流水线工作无一不使用机器人,人类的技能无法与工业机器人的准确度相抗衡。这些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其间有工会的反对,也有全球化的前景,公司有机会在国外雇用廉价劳动力。但最终还是机器人以基本的经济常识获胜:机器人技术高、价格低。有一点必须记住:机器人不必是个有形机器,它可以是任何能自动工作之物。
从采用工业自动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些许经验教训。首先,在重复性工作中,人不可能比机器人更具生产力,无论是什么工作。简单工作显然比复杂工作更适合于机器人;但是,随着计算机运算成本的降低,复杂工作也可以简化成一个数学算法。
想想那老掉牙的国际象棋游戏。一场比赛中可能有超过1050个动作,当然这一点存在争议。熟练的人类玩家很难找,在全世界现有的玩家中,仅有1500位得过“象棋大师”(grandmaster)的称号。
1997年,计算机第一次在正式的国际象棋比赛中战胜当时的世界冠军,运行程序的是美国IBM公司的超级电脑“深蓝”(Deep Blue)。今天,类似的程序可以在智能手机上操作。
对白领工作的威胁
从工业自动化中学到的第二点经验不像第一点那样明显。自动化取代的不是最简单的工作,它是在复杂度与成本之间做折中。回想一下汽车生产线,看看喷漆工和电焊工,他们都是技术熟练的工人。制造个机器人把螺丝拧在轮子上,要比开发个系统来取代喷漆工和电焊工容易得多,成本也低得多。然而正是这种熟练的技术工种才是受攻击的目标,因为可以降低成本。取代一个高报酬的技术熟练的雇员比替换一个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更能提高生产力。
总运营成本中包括那些由于质量问题而被拒收或返工的产品。粗糙的喷漆或者拙劣的焊接接头修改起来,比生产一个咬口螺栓的成本还高。所以用一个精准的机器人取代技术熟练的工人可以给雇主带来双赢:既能降低运营成本,又能提高产品质量。
技艺娴熟的手艺人和白领专业人士也难免被解雇。事实上,从事重复性工作的高收入人群反倒最有可能成为自动化的受害者。
本文来自曼文投稿,不代表电子书资源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